MONDAY:學生籃球一生一次 - 喬靖夫

MONDAY:學生籃球一生一次 - 喬靖夫

這幾年一到春季就會去台北,觀賞當地極是矚目的HBL高中籃球決賽,屈指一算,今次不經不覺已經第六年來了。有些不是籃球迷的台灣友人笑說,我是他們認識最喜歡台灣高中籃球的人。

到台北後跟這邊的運動媒體朋友聚頭,閒談間說到HBL決賽的關注度起落。有的讀者也許沒有看過我以前在本欄介紹的文章,HBL高中籃球在台灣可說是最成功、最受關注的籃球賽事,超過大學UBA及半職業SBL,賽事規模、傳播和行銷力量,令外地人難以想像這只是一群未成年孩子打的學界球賽:兩天決賽在容納過萬人的台北小巨蛋進行,電視體育頻道作全程直播(每年轉播權利金逾千萬台幣),還有周邊商品生產和大量的媒體報道,最近更以之為主題拍成了電影……絕對是吸引不少人研究的運動營銷成功個案。

HBL的人氣在之前幾年因為有「超級高中生」高國豪而攀上頂𥧌,但根據當地媒體朋友說,隨着高國豪畢業赴美,已令這賽事的關注程度有所回落;而一向最受歡迎的松山高中意外遭淘汰不入四強,三連霸夢碎,令今屆減少了話題性。我在現場所見,第一天的四強比賽,入場人數確實不如前兩年「墟冚」。

但是剝除了這一切行銷包裝與商業價值,看着在木地板上奔跑的少年少女,仍然感受到學生籃球那種純粹的本質:在青春一段有限的時間裏,為目標而拼戰,全力地燃燒自己。話題性也好,入座率也好,也許是我們這些旁觀者關心的事,是媒體會談的東西。但對於學生來說,他們是在締造人生只有一次的難忘回憶與光榮,就這麼簡單。人們為這個比賽著迷,說到底也是想分沾一點這種單純的感動和熱血。
文:喬靖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