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香港基金顧問鄭培凱為三月分《明報月刊》撰《賀年春聯》一文,令人一讀三歎。
鄭培凱曾任教美國耶魯大學,一九九零年代獲香港城市大學禮聘為教授,創辦中國文化中心,現任浙江大學中國文化客座教授,二零一六年更獲梁振英政府榮譽勳章。
但鄭教授弘揚的,不知是什麼中國文化。請看《賀年春聯》文中他自撰的「春聯」:「己歲豐饒,湖山常好;亥年富泰,人事永盛。」稍懂傳統中國文化者,都知道這不能算是對聯,上下兩句平仄毫不諧協。鄭教授顯然也擔心平仄不對,特別聲明說:「平仄不平仄,討個吉利要緊。」
但他無疑不知道,那「春聯」還有合掌之弊。「合掌」即前後詞意雷同,例如《四溟詩話》卷一論唐才子耿湋《贈田家翁》詩:「『蠶屋朝寒閉,田家晝雨閑』,此寫出村居景象,但上句語拙,『朝』、『晝』二字合掌。」詩詞對聯,文字務求精煉,自然以語意重複為病。鄭教授把己亥年硬拆為「己歲」、「亥年」,是一合掌;以「富泰」對「豐饒」,是二合掌;再以「永盛」對「常好」,是三合掌。
而鄭教授不但不會寫對聯,更似乎連詩都不會讀。陶淵明有《時運》短詩四首,自序云:「《時運》,遊暮春也。」鄭教授《賀年春聯》文中卻說,「《時運》寫的是春天來臨景象」,把暮春當作初春;他甚至把四首短詩合併,當作一首長詩,「全詩」恭錄文中。哀哉,我們的中國文化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