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今天,還有記者朋友問,為甚麼畢業後不做會計師,改行經營餐廳?這是很奇怪的問題,為甚麼大學本科必然是職業的選擇?換轉本來做餐廳的,後來變成會計師或醫生,記者會否有同樣問題?抑或感覺這位餐館佬向上流,進步了?我回答得很敷衍簡短,太敷衍至自己也記不起答了甚麼。真正原因有些長篇,要由中學說起。
1975年入皇仁書院讀中一,像劉姥姥入了大觀園。單是看見師兄們的造型,已覺新奇興奮,這是Flower power的年代,很多高班同學長髮披肩,然後一條大喇叭褲。亦有一些不穿指定校褸,改穿各種顏色棉襖、外套、甚至皮褸也看到。皮褸喎,完全是母親口中「死飛仔」的樣貌。鞋更離譜,百花齊放,各自表述,有些索性穿涼鞋上學。校服可以這樣,校風可想而知,承襲多年外籍校長的開明態度,學校及老師信任學生,鼓勵獨立思考。第一次有這種「被信任」的感覺,十分正,快樂時光,頑皮好像是應份的。中文老師叫同學起立讀課本,我們坐在後排輪流配音;上堂時傳閱鹹書《老爺車》;在舊生會後門溜走去打麻將;邀請校外女同學回校參觀……有同學選擇乖乖讀書、有些喜歡活動、亦有些心裏着火要反叛,各適其適,在成長期應該發生的事,學校提供充夠空間讓之發生,充滿自由氣氛。一百年來一直如此,學業成績保持優秀,有甚麼問題?
後來換了校長及訓導主任,比較保守,在校規執行上嚴格了一點。我們習慣冇王管,真是睬你都儍。反正從來沒有見過校規,只好犯上一點才知道,對不對?於是我們在校服上入手,超窄身白恤衫加藍色鈕,哦,原來沒問題,那褲袋放在小腿上的位置行不行?又得。有一次是一排鈕扣放在腿側,訓導主任終於受不了,勸我們修正一下,可以,因為這設計亦真的是太古怪。
美術老師潘sir最開明,時常教導學生think outside the box,我們上美術課,燒焊做鐵甲人,砌巨型浮雕,拿了一些公開比賽獎項。以前美術學會間有設計訂造毛衣線衫,同學們自由購買,學校從不過問。到了我們話事那年,照做,設計很型深受歡迎。有一天早上回校,高班同學突然換了校服外套,校長看了很不高興,跟美術老師說,因為有金錢交易,下次要先申請。我們年紀輕,但不儍,申請意思即是禁制。沒有解釋原因或提供可行機制,校長說了便是校規,是否太兒戲?我們當然不理,這次美術老師也沒通知,三個星期後,校內突然出現新型書袋,校長立即召老師問話,潘sir硬頂下來。後來他跟我們說,沒有犯法,同學們又歡迎,為甚麼不能做,況且設計還不錯,頂得過。畢業前兩年,我們陸續與校長發生一些磨擦,最後還是在各位老師維護周旋下過關。潘sir說,people always have an opinion, but you have to live life the way you want to,這是中學最寶貴的一課。我們可以挑戰權威,可以打破慣例,可以反對,走出盒子可以海闊天空。便是這樣,大學畢業後,因為愛上食物,雖然沒有正式訓練,我還是毫不猶豫地選擇做餐館佬。
白首之心,未敢忘懷當年自由空氣。最近看新聞,才知道現在中學生回校拍照,老師會報警,不能相信是事實,這是甚麼世界?校規去到如此細碎,硬要把學生變成大人眼中的「乖仔乖女」,這不是教育,是啤模。老同學在群組中說,如果這種方法用在當年我們的中學,方便一點,不如警車長期泊在學校門口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