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女士讀了她台灣同行廖慶松的訪問,在面書有感而發,說電影剪接高手三大基本自我修養,是飽讀唐詩宋詞、多聽音樂和留意建築空間,令頻頻為下一餐着落焦慮的稿匠精神一振,覺得明天會更好,七老八十轉行萬事俱備獨欠先進科技風,只需熟習血淋淋的電腦操作,馬上就能夠瀟灑剪出一個燦爛的伊力盧馬。不是誇口,那些李白李後主,是我發育期的好夥伴,近年雖然漸行漸遠,倒不至於印象全無,譬如早兩天飯局偶遇專心鑽研中國詩詞英譯的太平紳士,他一唸O seek I seek,我便醒覺那是李清照「尋尋覓覓」的妙譯,而並非行色匆匆遺失了雨傘,或者大頭蝦記不起行李留存在京都驛哪一方的自動寄放箱。音樂一瓣,則是害我差一點中學畢不了業的課外活動,迷頭迷腦夜夜笙歌,梅藻柯翰倒背如流,聞莫扎特隨時隨地翩翩起舞,縱使五音不全四肢僵硬,那可不是我的錯。
至於亭台樓閣,沒有受過專業訓練是一回事,勤奮進補的努力有目共睹,別人外出旅遊,美食購物打野戰排在三甲,我的行程表通常還包括參觀新舊人造空間。這次日本之旅主打節目是月初東京的海老?《羅生門》和月中京都的坂東玉三郎南座特別公演,之間幾天無所事事,決定去水戶看梅花,抵達後天陰有雨,先去看了今屆建築界諾貝爾得主磯崎新的當地代表作,一支公獨上藝術塔,跟住還搭半小時火車去日立感受妹島和世的JR站,坐在面向大海的落地玻璃窗前欣賞驚濤拍岸。這樣的資歷,回到巴黎懇求M女士收我做學徒,她應該不會拒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