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想像中的拔河選手,或者會是跟荷李活影星「The Rock」狄維莊遜一樣是「爆肌」男,但香港拔河代表謝承志(Cyrus)直言體形並非一切,皆因這項運動能心態致勝,只要咬緊牙關不言棄,總有反敗為勝的機會。
記者:許嘉明
攝影:夏家朗
拔河在本地非熱門運動,香港拔河運動總會的成員平日亦只能在天橋下的鐵皮屋進行訓練。現年24歲的Cyrus於5年前接觸這項運動,其間曾四度有機會到泰國出賽,可是卻因當地暴動、政變、泰皇病逝等等原因被迫取消行程,不過連串變故未有澆熄Cyrus對拔河的熱情,他更從練習中找到這項運動的樂趣。
拔河對Cyrus而言是一項運動之餘,更是一個磨練心志過程,他坦承剛接觸拔河的時候,曾感到苦不堪言:「頭幾個月是適應期,因為繩子質地硬和粗糙,跟掌心磨擦便會疼痛,簡直是一大折磨。」除了身體上的不適,他笑稱心靈上也飽受煎熬:「練習會不斷被人逼迫,務求激發潛能,這算是一個鍛煉意志的好方法。」外界常說現今年輕一代養尊處優,Cyrus對此嗤之以鼻:「來拔河吧。玩過這項運動,你就知道甚麼是捱苦了。」
隊友為口奔馳無奈缺練
拔河比賽按體重分級,惟香港的拔河選手大多身形瘦削,磅數不足時便會處於捱打狀態,Cyrus指港隊經驗尚淺時,敵方常以力量型策略輕易取勝。不過隨着日復日的練習,港隊已非昔日弱旅,縱使現時在身體質素上未見優勢,Cyrus相信團隊仍能靠技術及心態致勝:「我們不時打逆境波,試過全隊體重跟敵軍相差20公斤,不過上場後不能改變體重,只能調整心態,作為一個運動員,我們只可奮力作戰。」他透露去年世界室內拔河錦標賽中,看到一位花甲之年的愛爾蘭老伯出賽,大為動容:「這位伯伯應該年逾60歲,但最終仍贏得世界冠軍。拔河跟其他運動的最大分別,是可以靠心態彌補身體上的劣勢。」
即使能代表香港出戰世界賽,拔河亦非Cyrus賴以維生的資本,雖然這位24歲的小伙子長期笑臉迎人,但被問到有否想過放棄拔河時,他亦難掩憂愁地說:「一定有,始終人大了,開始要面對現實,想想會否放棄較好。」他口中的「面對現實」是找一份比較穩定的工作,而非為了預留時間練習拔河而當兼職,「我在世界賽之前一直做兼職,因為輪班工作的彈性較大,可以早上上班,晚上練習。」他續指隊中不少成員需為口奔馳,平日不多機會人齊練習:「我們都是業餘選手,有人工作繁忙便會缺席練習,可能在比賽時才會人齊。」
家人多次勸退私下關注
家人認為拔河沒有「錢途」,擔心愛兒沒有能力照顧自己,因此多次勸Cyrus放棄這項運動,成為一個朝九晚五的「正常人」。本以為父母從未看過自己比賽,不知道拔河為何物,但Cyrus在機緣巧合下,發現父親一直關心自己的動向:「我們在世界賽落敗後,他突然跟我說了一句『輸給日本隊』,我才知道他追蹤了拔河總會的fb,會看我的比賽,但依然覺得我應放棄。」在拔河比賽贏得再多獎項,可能在外界眼中仍不及賺取高額薪金更好,Cyrus在去年三月的世界賽後也想過放下夢想,不過思前想後,他卻不甘就此抽身,「運動員大多是硬頸的人,我想取得更好的成績。」
Cyrus不諱言在求學時期時沒有想過將來,惟接觸拔河改變自己的人生:「以前會得過且過,對很多事都很隨便。不過加入拔河隊,跟他們一起練習後,我便找到目標,我想贏比賽。」縱使掌心長滿厚繭,耳邊充斥冷言冷語,Cyrus仍未有放下手中粗繩,只求為夢想奮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