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芽故事】港童接連輕生激發美國回流 熱血師傅詠春強化學生

【胚芽故事】港童接連輕生激發美國回流 熱血師傅詠春強化學生

【胚芽故事】
據說有一個詠春師傅,經常穿梭Band 3學校,以一腔熱血教好壞學生。聞說這樣的一個詠春師傅,1996年從香港移居三藩市,花十年時間辛苦打拼三間舖,卻因為一宗又一宗香港青少年自殺的新聞,賣舖回流,從零開始,在香港教武術。眨眼十多年過去,45歲的他始終相信武術能教好壞學生,幫助青少年。這位武術師傅,就是正武國術社社長李正華。

訪問之前,先約李師傅在電話聊聊天。他每天在學校教完詠春班,晚上還要教私人班。他問我晚上十時半左右才有空,會否太夜?結果連續兩次教班逾時,第三天電話接通,已是晚上十一時三十七分。

電話外的他,點了一份叻沙。原來他每晚教完班,都會與徒弟吃消夜,見徒弟的時間,比陪伴家人的時間還要多。幸好太太從沒微言,默默支持他的理想及工作。教武術要有穩定收入,就要在晚上教班。他說:「我一星期差不多每天去教拳,早上陪老婆吃早餐,送讀小學的女兒上學,教完學校班晚上就是私人班。每天只有早上半個小時對着女兒,回家都十一時了,只有幾小時睡覺。」他又嘆道:「我也想抽多些時間陪着女兒和太太。我以前星期天也要教拳,現在沒有了。」

李正華是詠春師傅,希望以武術教好「壞學生」。

壞學生:武術令我學會忍耐

此後一個明媚的下午,李師傅帶我們去他任教武術班的中學,是區內一所風評不太好的學校。上課的地方在學校天台,如像香港以前盛行的天台武館。下課鈴響起,學生魚貫而至,除了有點調皮,他們與一般學生別無兩樣。

李師傅笑道:「其實他們已經算乖,以前我教的頑劣到一個地步,是我在講解時,他們會把球扔向我的電腦,或者進來後扔煙頭。」他又說:「很多學生,別人覺得他壞,但其實他們只是有自己的想法,他想做自己。不過學校不容許他們這樣。」

中五的馮嘉誠正是其中一例,他跟李師傅學詠春一年半。上課期間,只見他表現跳脫,一時和同學聊天大笑,一時又無故跑去洗手,動作浮誇,惹來同學訕笑。問他是否壞學生,他竟然要問朋友:「我自問不算太壞。但他們都在笑我,我想我本身都頗頑皮。」他又說:「我有時控制不到自己的情緒,跳來跳去,但武術令我學會忍耐。紮馬的時候,師傅常常都騙我們說是最後一秒,很辛苦,但最後都捱得過。」他又回想初入班時一下掌上壓都做不到,現在終於能做出一點成績。

講道理 「似有種魔力」

在學生眼中,李師傅教的不只是詠春,還有待人處事的道理。每到課堂最後,他總要求學生聚攏在一起,聽他分享這星期的所見所聞。例如這課說的,就是有人提着重物需要幫忙,他卻沒及時伸出援手。馮嘉誠笑說:「他常常講一些道理給我們聽,最重要是不知為何有種魔力,讓我們聽下去。」

教「壞學生」的老師,原來都曾是壞學生。李師傅自豪地說:「我明白他們為何會頑皮。一啖砂糖一啖屎,又要罵又要哄,我覺得這方面我拿揑得很好。」從前的他,與現今部份青少年無異,不愛聽指令,駁嘴駁舌,中三時傷害到老師,因而被退學。

至於他為何移民,然後又回流香港,又是另一個故事。李正華一九九六年隨家人移民到美國三藩市,在香港從事室內設計的他,習慣善用蝸居中的每寸小空間,去到美國卻苦無用武之地。沒人聘請,頹了半年,經妹妹責罵後才重拾鬥志,「我從教中文開始,到在當地勞工處工作,再做法律、保險,儲錢開了第一間舖、第二間、第三間,是賣手提電話和模型車的店舖……」

直至二○○三年前後,他接連看到香港年輕人自殺的消息,因為宗教信仰,也因為一個信念,自小隨爸爸習武的他,生起回港教武術的念頭,「如果他們是學功夫的,應該不會那麼容易自殺。因為學功夫,就是學習如何去面對困難,如何處理無法處理的難事。」

二○○六年回港,從沒有詠春教學經驗的他,不獲學校聘用是理所當然。他遂不斷參加比賽,贏得獎牌,考取體適能導師課程證書,才慢慢獲得工作機會。他從沒有想過放棄,他說這就是「武術人生」:「我玩功夫,就有一種雄心壯志,就是我不能輸。我遇到困難,我頹過,但不要緊,我從原地站起來,在原地繼續衝刺。」

說辛酸 「徒弟疼我最大安慰」

這些年來,他遇過學生因家庭問題,情緒不穩,也遇過學生對他說:「我等過馬路時,曾想過衝出去。」李師傅總會細心聆聽,鼓勵他們面對、解決問題,他說此正是武術的中心思想:「所有對手都會有弱點,同樣,所有困難都會有解決的方法。惟有直接去面對,我們才可以突破它。」芸芸武術中,他最喜歡的就是詠春的哲理,「有橋就打橋,沒橋就直衝。背後說的,是不論面對甚麼困難,只要有力量有恒心,一定會成功做到想做的事。」

他有不少學生,縱然離開校園,仍會在晚上聚首九龍仔公園,跟他練武。十七歲的曾懷軒小學時已跟師傅學少林拳,中一開始學詠春;廿三歲的Cyrus中三開始跟李師傅學武,至今十年。說到十年來的轉變,他說:「我剛學拳後不久,曾與人打架。跟師傅、師兄學習,明白原來好打的人大有人在,慢慢就不那麼囂張,人也平靜下來。」

李師傅笑話當年,指着Cyrus笑道:「第一個把我手指尾拗斷的就是他,手指尾九十度向外彎曲,韌帶斷了,到現在手指仍然伸不直。」在記者要求下,他找來一個個徒弟,逐一講述血淚史:「有次與她玩時,她一肘批到我鼻子,啪啦一聲,我當然無事,她卻哭得像豬頭」、「這就是第一位打傷我的徒弟,手指插進我的眼白,眼白不斷流血。他們都陪我走入急症室,像我瞎了一樣……」

最理想的師生關係,或許就是亦師亦友。李師傅的願望,就是可以教到老,閒時與一眾徒弟吹水飲茶。教拳血淚,數也數不完,但他滿足地說:「有辛酸,但個個徒弟都很疼我。這就是我教拳最大的安慰。」

李師傅走入Band 3中學,教的是武術,更是為人處世的道理,希望他們能過「武術人生」,迎難而上。

李師傅晚上會到九龍仔公園教班,不少徒弟都曾是他學校興趣班的學生。

李師傅每晚教完班,都會和徒弟一起食消夜、聊聊天。

回港第一年,李師傅(左二)沒有武術教學經驗,不獲學校聘用。他遂報讀課程、參加比賽,贏得不少獎項。

他在三藩市辛苦創辦了三家賣模型車和手提電話的店舖,但因為相信武術能幫助香港青少年,他決定回流香港教武術。

李師傅贏過不少武術獎項,但近年已沒有參賽,主力培養徒弟。圖為兩年前正武國術社舉辦邀請賽,李師傅一眾徒弟滿載而歸。

學生眼中的李師傅

別人眼中的壞學生,李師傅看出他們有不一樣的抱負與個性。而在學生眼中,李師傅同樣是個不一樣的老師。

愛說道理
馮嘉誠 中五 學武一年半

「師傅很健碩,常着很單薄的T恤,肌肉都露出來,但這不是重點,他是個很愛說道理的人。」

教我堅持

李銳銘 中五 學武一年半

「我玩武術前對很多事都吊兒郎當,但師傅常常教我們要堅持。我覺得跟着他學習,是完全值得的。」

有如爸爸

曾懷軒 17歲 學武九年

「我小學跟他學少林拳,中學開始學詠春。他就好像我的爸爸一樣。」

記者:譚舒雅
攝影:劉永發
部份圖照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