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污名化的是一國兩制嗎?(傳媒工作者 林海) - 林海

被污名化的是一國兩制嗎?
(傳媒工作者 林海) - 林海

今年初,習近平在他的對台講話中提出要「探索兩制台灣方案」,這毫無說服力的硬銷成了港台網民的笑柄,也成了蔡英文的民望救命草。本周日,全國政協委員、國台辦副主任陳元豐被問到有台灣民眾認為一國兩制在香港實施得不好時,答道:「一國兩制在香港是成功的,回歸20多年以來,香港發生了巨大變化,我認為一國兩制在香港也是被污名化的。」

一國兩制在港有否被污名化,香港人是最有資格回答的;畢竟攸關民生,大多數港人不會希望見到一國兩制失敗或是要刻意為其貼上污名。而根據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的調查,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淨值,由97年下半年剛回歸時的45.3%,跌至去年下半年的負3.5%;經歷20多年的時間,一國兩制有否被貫徹實行,是否只是被污名化,可謂十分清晰。

港台居民對一國兩制缺乏信任固然並非由所謂的污名化造成,但是另一樣東西的污名化,卻顯然成了港台居民離心的要素之一,而中共對此物之污名化則是責無旁貸。

請看昨日一宗新聞。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徐曉鴻牧師在政協會議上發言,他指中國教會姓「中」不姓「西」,中國的基督教必須堅持中國化,不斷消除在中國基督教的「洋教」烙印,以杜絕西方藉此滲透、顛覆政權的「反華」陰謀。

堂堂一個牧師竟然要求他所信仰的那個由洋人傳入的洋教要消除「洋教烙印」,可謂荒天下之大謬,而所謂的基督教「中國化」更是不知從何說起。基督教早在南北朝之時就以景教之名傳入中國,唐代一度興盛,及後衰微,明清之時又在耶穌會傳教士的努力下復蘇。不管如何計算,基督教都比共產主義更早傳入中國,並被一部份中國人接納到其生活之中,又何來要「中國化」一說?難道要在教堂焚香拜上帝嗎?

除了基督教外,回教也是近來被要求「中國化」的對象之一。然而,回教創教不久,即由阿拉伯商人傳進唐代中國,在元代更有大批回教徒定居中國,成為今天過千萬人口的回族的祖先,七下西洋的明代航海家鄭和也是回教徒,可見回教在中國歷史之久、影響之大。在蘭州拉麵店開遍中國大街小巷的今天,說回教要「中國化」,同樣是荒天下之大謬。

中國歷代皇帝除了少數,大多對宗教相當包容,唐代長安的佛寺、道觀、清真寺、教堂、甚至是祆教的拜火廟林立,即使是較封閉的清代,耶穌會傳教士也經常成為皇帝的貴賓。說穿了,要宗教「中國化」是不成立的,要宗教中共化才是真的。中共要的是各種教會對其專政的絕對順從和擁護,「中國化」只是包裝的藉口而已。

騎劫中國為專政作擋箭牌

除了在宗教領域,「中國」在各方面,同樣成為了中共掩飾其專政的「包裝紙」,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為解決世界問題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等,裏面其實沒有多少來自傳統中國的元素,卻盡見中共一黨專政的貪婪、專權本質。中共每做壞事則必以「中國」為擋箭牌,為專政惡行披上「中國」外衣示之於人,其實正是在騎劫中國,只有徒增別人對中國之厭惡。正是中共屢屢以「中國」為名包裝其專權暴政,造成了中國的污名化,也正因為這種污名化導致了港台居民的日漸離心和外國人對中國的日益反感。陳元豐認為一國兩制被污名化令台灣人不信中國,何不先反對中共對中國近70年的污名化呢?

林海
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