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常Playgroup】
跑馬地名校老師不顧中六生last day對母校依依不捨之情,竟然報警驅而趕之,做法完全情理之外。既然連日來已有不少人批評,實無意在此加踢一腳。但有一點想說的是,學校既是學習場所,亦是權力場所。面對一群入世未深的學生,老練者若要「玩嘢」,方法實在多不勝數。曾見識過的包括:明知某學生很介意自己的身形,老師卻故意當着其他學生面前,笑稱他/她是「肥仔/肥妹」。還有罰抄,罰抄可不是十次二十次,說的是一百次二百次。這種身心煎熬,大概只有被罰的那位學生才能感受到。
教育或羞辱一線之差
懲罰和「玩嘢」,有時只是一線之差。恰當的責罰,為的是叫學生承擔自己犯錯的責任,但故意偏差、誇張或羞辱的懲罰,目的只是為了令學生難堪、讓他們羞愧。故意令學生難堪的方法,圓滑幹練的成年人可以做到若有若無、若隱若現,例如突然在課堂上「唱名次」,將排第一到排第尾的名字叫出來。表面上,老師只是公佈名次,實際上,是藉同學的目光來羞辱包尾學生。其實,沒有這個必要吧。
我相信大部份老師在繁重的工作、複雜的人事關係中,仍然不忘初衷,對學生又言教又身教。可能只是一小部份老師接受不到自己的權威被學生挑戰,很想出一口悶氣,正如父母在火遮眼時也會忍不住,衝口而出用髒話羞辱子女。說到底,這關乎個人的氣度、胸襟、還有EQ的高低。學生能遇到好老師,學懂的可以一生受用;但若不幸遇上冥頑不靈的,那就只有自求多福了。
撰文:蘇菲
有小型飛機師牌的媽媽,拒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翱翔。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