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大陸,一共有多少個人用Netflix來看電影或電視節目,目前並沒有正式的統計數字,但是這家公司正在不斷地進展,一步步蠶食世界的電影市場,是絕對的事實。
Netflix,在內地翻譯成「奈飛」,好像沒有被母公司正式授權,總之利用這門新技術的人看電影或其他節目的話,都略有點科技方面認識,英文也不成問題,所以譯名都不重要了,大家都Netflix、Netflix地叫。
如果你還沒有接觸到它,也沒什麼損失,但要是你喜歡看電影或電視的話,它是值得擁有的,每月只需花九十三塊港幣的月費,就有無窮盡的節目讓你選擇,你可以隨時在你的電視機、電腦、平板電腦或手機上看,即開即有。
李珊珊曾經問我看了Netflix嗎,說那簡直是一個視覺上的深淵,一墮進去便拔不出來,這個形容真的貼切。
我是一個瘋狂的電影迷,也是一個視像迷,任何形式的故事片:我都喜歡追,而且是越早看到越好,Netflix對我來說簡直是大恩人,用的是iPad看,當然選擇最大螢光幕的iPad Pro。
付了月費後即有一個黑底紅色N字的icon出現,點一點,便會出現三個方格,問「誰在觀賞影片」,點上自己名字就是,有個格子是「兒童專區」,我不知道是什麼作用,大概指示你家裏的小孩就看不到成人節目吧。
最上面一欄是「最新上線」,當然也不是全部是最新,指有些舊的大製作,Netflix才買下版權。絕對最新的是「Netflix原創」,這家公司已經賺錢賺到有本事自己製作影片與新節目來滿足會員了,他們最初的原創片集包括了膾炙人口的《紙牌屋》、《怪奇物語》等等,製作不會差過電影,而且一口氣看起來非常過癮。
這幾年來Netflix的魔手伸到亞洲,許多日本和韓國的電影都是由他們投資,各地都有他們的專家挑選傑出的製作佔為己有,連紀錄片也不放過,由《舌尖的中國》I和II的導演陳曉卿隊伍製作的《風味原產地》講潮州食物,拍得很好,本來要寄DVD給我住巴黎好友黃森的,他在電郵上說不必了,可以在Netflix找到,蘇美璐也提到她在Netflix看了。
我喜歡看的還有棟篤笑Stand Up comedy,從前要找非常不易,拜託美國友人去DVD店買,又不便宜,買完空郵,更貴。當今你要看什麼有什麼,最新的Trevor Noah《媽媽的孩子》、《月光光心慌慌2》,到Ricky Gervais的《人性》、Chris Rock的《鈴鼓》、到Kevin Hart的《真的很好笑》等等,應有盡有。
香港電影舊的當然有周星馳作品、吳宇森片子、成龍電影,到新的《十年》都齊全。
韓國片最多,有最新的《麻藥王》電影和《李屍朝鮮》電視片集,日本的也不少,像《深夜食堂》等。
非常色情暴力的片集也齊,像《Spartacus》。
Netflix的野心不會停止在製作新片集上,他們要拍新電影,但是好萊塢壟斷大製作,怎麼會有生路呢?
有,這要有突發的構想和天大的膽量,他們看準了一部電影,叫《羅馬》,志在得奧斯卡金像獎,一炮而紅。
他們知道要拍漫畫英雄式的片子,是打不過人家的,小小的成本要拍大製作不可能,但是用普通的製作費,來拍小品式的片子,一定討好。
首先,他們把Miramax的Lisa Taback製作部人才請了過去,她是奧斯卡專家,看中的是她對奧斯卡獎的運作很熟悉,製作不少得獎的,也買了外國人拍的藝術片,在金像獎上面賭它一賭。這次他們找的是阿方索·卡隆Alfonso Cuarón。
為什麼會選中他,先看過去紀錄。此君在《Gravity》2013一片得了最佳導演奧斯卡金像獎,但他並不追逐大成本的漫畫英雄片,而一直想拍他的童年記憶。好了,Netflix和他一拍即合,反正在墨西哥拍,再貴也貴不到那裏去;卡隆不用大明星,只花了一千五百萬美金的製作費,就可以封了整個小鎮來拍,一個鏡要從頭到尾拍一場戲極難,看得影評人瞠目咋舌,最佳影片得不到,最佳導演一定有。
我們敬佩的不只是Netflix的眼光,而是它背後更大的野心,要知道在好萊塢拍一部片雖然貴,但是發行費有時更驚人。《羅馬》在製作費省下來的錢花在宣傳費上。《A Star is Born》花了三千六百萬美金去拍,宣傳費只有兩千萬,《羅馬》大灑金錢,宣傳費花了三千萬。
Netflix將會打破戲院發行這個魔咒,用自己的平台以最低費用發行。這個機構原來只是一家出租DVD的公司,但他們看到出租公司的種種弊病,把最大對手Blockbuster打倒,又配合最新科技,令觀眾不必經過DVD直接點播看電影,再下來又有5G,更快更完美。
Netflix上市時的是十五塊美金一股,現價約三百五十美金。二○一八年營業額:一百五十八億美金,對比上年增長三十五個巴仙,當今市值約一千五百二十億美金,前途無量,是時候考慮投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