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說金、梁、倪三大家 - 沈西城

淺說金、梁、倪三大家 - 沈西城

《武俠世界》創刊以來,供稿的小說家,恆河沙數,計之不盡。出名的有:倪匡、卧龍生、諸葛青雲、張夢還、司馬翎等等,至於那些文名未顯的,更難細數,清單一張十尺長。有專家說《武俠世界》網羅港台所有名家,有點誇張,至少香港兩大新派武俠小說開創者金庸,梁羽生就未納其內。原因何在?簡略言之,金庸貴為《明報》老闆,身價自不同,從不為別家刊物撰稿;至於梁羽生,隸左派陣營,御用作家,豈容旁人沾手?就連老同事金庸求助也被拒。金庸跟我說過初辦《明報》,曾欲拉攏梁羽生,以雙劍合璧,天下無敵,業必有成,不意吃了癟。梁羽生幾經考慮,婉拒金庸好意。事後,梁羽生對友人說:「不是我不想幫老查一臂之力,而是我家食指浩繁,萬一有什麼差池,我會陷入困境。好馬難吃回頭草啊!」晚年梁老頗有悔意,非欣羨金庸發大財,而是盼能如他一般地享有更大創作自由和空間。梁老女徒楊健思老師告我「金庸寫韋小寶,鬼馬多端,機智狡黠,一下子擁七位如花似玉美妻,床上調笑,春色無邊。梁老那兒就不能這樣寫了!」事實上,梁羽生風趣幽默,平日愛開玩笑,遠比金庸逗趣。

梁羽生跟金庸是好同事、好朋友,和倪匡卻少有交情。原因是倪匡曾公開批評梁羽生──「梁羽生的小說不好看,我看不下去。」直性子的倪匡毫不容情地批判梁羽生的作品。身為名家,分量自不輕,的而且確影響了不少讀者閱讀梁羽生小說的興趣。梁羽生的小說真如倪匡說得那樣不堪一讀?非也非也!舉《七劍下天山》、《白髮魔女傳》、《萍蹤俠影錄》三書,已是擲地鏘鏘有聲,有哪一點不如金庸作品?惟一生要為稻粱謀,成書三十餘套,水準自是參差不一,影響整體水平。然而僅傳世的那三本,已足為後學捧誦,專家鑽研。

眾所周知,羅斌不太喜歡金庸,原因有二:一是同行如敵國;二則是和金庸撬走羅斌愛將倪匡有關。倪匡出身《真報》,本為小雜役,有一天碰巧台灣武俠小說家司馬翎斷稿,老總陸海安急得像鍋上螞蟻,問報社中人誰能代續?名作家龍驤不敢請纓,餘者噤聲,獨小倪匡舉手說「老總,我能!」一看是個小雜役,哪放心上!陸海安望着倪匡說不上話來。好個倪匡拍拍胸脯,朗聲道:「我來寫,先寫兩段讓老總過過目,好伐?」陸海安見情急勢危,姑且一試。第二日,倪匡呈上四段續稿,陸海安一看,嚇了一大跳,居然嚴絲合縫,毫無破綻,當下錄用。後司馬翎續稿到,陸海安愛才,問倪匡能寫長篇武俠小說否?倪匡天不怕地不怕,馬上答應。於是便有了年輕武俠作家「岳川」,文筆流暢,橋段曲折,很快吸引讀者注意,同時也勾起《新報》老闆羅斌的注目,竟開出高昂稿費拉他寫文章。倪匡遵命如儀。這就造就了香港奇情小說大家魏力,一系列的《女黑俠木蘭花》。

倪匡用魏力筆名撰寫《女黑俠木蘭花》,第一本《死光錶》千字十元起,一路寫至千字百元,仍未饜足,要求再加。這已超過羅斌本身負荷,商議不果,舉手投降。倪匡投奔羅斌對頭金庸。由是羅斌不滿更大,從此你爭我奪,相鬥不休。五九年四月羅斌辦《武俠世界》,金庸見獵心喜,也來軋一腳,翌年一月發刊《武俠與歷史》,以之打對台。為求一挫對手,親撰中篇連載《飛狐外傳》,大師椽椽之筆,如泰山壓頂,勢不可擋,《武俠與歷史》銷路紅火,直逼《武俠世界》。羅斌左思右忖,心生一計,拉攏台灣名家卧龍生,購其《大華晚報》連載《飛燕驚龍》,易名《仙鶴神針》,更命卧龍生改筆名為「金童」,「童」,「庸」發音相近,擾人耳目。為求一擊即中,銳意創辦電影公司「仙鶴港聯」,開拍《仙鶴神針》,一集接一集,賣座空前,於是馬君武((《仙書》男角)之名,不遜郭靖,市場上金、羅平分春色。六十年從頭說起,白頭宮女話玄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