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非正式兼不科學的研究,越易受辱的人,智力越低。上月ZARA發佈化妝品廣告,用了個滿臉雀斑的模特兒李靜雯,大陸網民便批評ZARA醜化亞洲女性,甚至「辱華」。日前《Vogue》介紹寬眼塌鼻,長相很阿凡達的高其蓁,天朝網民又憤怒了,紛紛罵老外雜誌找個「唐氏症臉」的模特兒,分明是種族歧視。今天的「辱華」門檻可謂沒有最低,只有更低。要「辱」這類中國人,你不必毒舌,只要挑戰到他們奉為神聖的單一標準(例如白膚V臉大眼就是美),他們自會暴跳如雷。凡事只講一套標準,思想只有一種模式,人就是這樣慢慢變蠢的。有玻璃心的人,必然也有一個石屎腦,反之亦然。
美麗不止一類,醜陋也分三種。第一種的例子包括成奎安、林雪、法國舊片《新橋之戀》男主角Denis Lavant等,他們只是單純的醜,但不討厭,有時候你甚至覺得他們醜得有型可愛。第二種醜,五官正常,但嘴臉卻說不出的可憎,眉宇間流露出一種發自內心的醜,這類人在今日香港官場舉目皆是。第三種醜,叫國色天香的醜,例如有「中國第一醜模」之稱的呂燕。
出生江西農村,於國際時尚界成名多年的呂燕,在中國人眼中是不折不扣的醜女,但在老外心中卻可能是「范冰冰」。呂燕扁平臉、塌鼻樑、厚嘴唇、高顴骨,一雙鳳眼細得像睜不開,還有滿臉的小雀斑,完全不符中國人的審美觀。但傳奇的是,最醜的小鴨竟長大成最美的天鵝。2000年她隻身闖蕩巴黎,發展模特兒事業,代表中國參加世界超級模特大賽,獲亞軍,從此扶搖直上,曾代言多個國際品牌。由農村到巴黎,呂燕人生轉折之大,固然令人驚訝,但我更震驚的是:呂燕在西方潮流圈「賣醜」十多年,國內同胞為什麼一直忍氣吞聲,不罵「辱華」?
呂燕成功,其實不是靠醜,而是靠獨特的性格、罕見的機遇。第一次聽到呂燕這名字,隱約記得是十多年前看《壹週刊》,當時便聯想到《莊子·德充符》的奇人,比如衛國醜男哀駘它。莊子這樣說:「丈夫與之處者,思而不能去也。婦人見之,請於父母曰:『與為人妻,寧為夫子妾』者,十數而未止也。」意思是:跟哀駘它相處的男子,都非常戀慕他,不願離開;女人見了他,就對父母說,與其嫁別人為妻,不如給哀駘它作妾。孔子認為,哀駘它必然是「才全而德不形」的高人,男男女女才會無視他外表的醜陋,被他的內在德性所吸引。所謂「才德」,是指內心不為外物所亂,而能常保寧靜。某程度上,呂燕似乎能做到這點。
碰上機會,你只需要運氣;但掌握機會,你就需要勇氣。呂燕能到巴黎,是因為在十八九歲那年,她在北京偶遇兩個法國佬,他們一見呂燕便萬分「驚艷」,馬上邀她到法國當模特兒。當時呂燕連英語也說不通,在法國更連一個熟人也沒有,前路茫茫,但她依然選擇去了。呂燕多年後回憶,她在巴黎商店看見各種東西,都是兩眼一抹黑,只好買認識的速食食品,頭一個月居然吃了百多隻雞蛋,「那種感覺完全就像一個人從嬰兒開始學習生活一樣」。
除了無畏無懼,她更厲害的是特立獨行,思想也夠超凡脫俗。她說:「中國人喜歡的美,是那種白白的大眼睛,我就是長得並不是大家說的漂亮那一種。但我真的從來沒覺得自己長得醜,我只覺得自己長得比較特別而已……不管別人說你什麼,不管別人對你的評價,當你認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完全可以試、可以做。」她的人生格言是「別害怕為自己努力」。這種不拘繩墨、心無罣礙的處世之道,真有點莊周的境界。
小醜可以怡情,大醜能夠成名。呂燕的故事大概教曉我們:欲求成功,思想要通,若不能美得超凡脫俗,就要醜得出神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