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大方向 - 左丁山

經濟大方向 - 左丁山

2019/2020年度財政預算案發表後,一如往年,立法會議員和政黨的注意力都大部份集中於批評為民解困力度不足,派糖太少,控制租金不力等等老話題,年復一年,各政黨了無新意,除了要求政府派錢之外,拿不出新經濟構思。

從宏觀角度看,預算案透露的經濟政策有若干預示:(一)繼續大力發展金融業(銀行、證券、保險),這是香港最實際的GDP原動力;(二)投入大量資金推動創新科技,以前大部份是電腦硬件軟件有關的IT、互聯網業,現在擴大至生命醫學、生物科技;(三)強調大灣區的機遇,其實大灣區與金融業、科技業緊密相扣,大灣區企業無論是新經濟或舊經濟公司,都需要一流的、國際性的金融體系支持,即是香港獨霸一方大灣區獨一無二的龍頭。但香港搞科技創新,則離不開深圳和大灣區的工人與工廠,包括新經濟專才。香港的大學在科研實力與國際聲譽方面明顯比大灣區大學(例如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深圳大學、暨南大學等)高出一班至半班,但香港的科研限於在大學實驗室,一旦到達商業市場化、商業化的生產階段,便要依賴深圳東莞及大灣區的帶動力,看看大埔科學園內的公司與深圳交往頻繁,便可知一二。香港金融業務可以獨立生存壯大,講創科,則非與大灣區聯成一氣不可。

目前香港本身最大的經濟和民生問題,離不開地產業,一般市民埋怨樓價高昂,買樓辣招攞命,上車困難,而工商業也不停訴苦租金高,大大削弱香港的國際競爭力,在爭取外國專才和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方面,總是輸於新加坡,最大的原因便是房屋租金、甲級商廈租金比新加坡高出四至五成,要不是香港的地理位置比新加坡優越,會輸得更慘(例如新加坡到中國及東北亞需要五至八小時,香港往主要亞洲商埠只需四小時)。為甚麼新加坡的租金便宜?最大原因是填海取地,既有土地興建組屋,也有新型海濱CBD出現,還負擔得起在CBD興建一高爾夫球場吸引跨國企業,香港則要淪落至收回部份高球場土地,自斷一臂。香港發展金融及新創科的方向正確,但若然土地樓價租金這個永恒難題不能解決的話,香港工商企業以及市民還是要向地產商獻金,特區政府要突破樽頸,非首先填海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