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國籍的人都可以沒禮貌,任何民族都有人沒教養。一樣米養百樣人,一樣咖喱、一樣刺身、一樣香腸、一樣伯爵茶、一樣漢堡包,養出各類奇人異士善男信女自然不過,一樣的韓燒,都可以養出朴寶劍或金仔。
人,祇有兩種:有禮貌教養,沒教養禮貌。不管你什麼膚色、什麼護照、什麼身家、什麼年齡、什麼職業、什麼名氣,品,有就是有,冇就是冇,沒有誰比誰高尚。幾多「飲香港水、流香港血」,幾多愛港幫港的,都令大家更不認識香港,非常異稟。品,是天下間最平行時空的。
Deanie姐拋個身出來,由家教和小學教育開始,化身家長及Ms.Yip,把禮失的失禮人從頭教一次,什麼叫公共車輛上的公德,公德無量。
運輸署的公民教育廣告片推出當天,洗版盛況是空前的,是奇景。奇在此本平平無奇,一五一十,教育電視,毫無創意,零譁眾,不抽水,竟然大熱大爆。點解嘅?它來得太晚了!社會需要它太久了,遲了至少十年,千呼萬喚淚千行。餓過飢反應係大小小。
這以正視聽,確立公車上禮貌標準,譴責不良行為的課堂,在巴士港鐵無禮衝突無日無之中,公德必須的旗幟終於高舉,真係遲到好過冇到。起碼對症下藥,不閃不避,直斥其非,而非找些明星送幾粒燒賣打氣,我按讚。
有人說,Deanie姐做少了普通話版本,廣告該用nicam雙語廣播,很明顯認為缺德行為,要把「target audience」瞄得更準。
此言,差矣。呢鋪我撐運輸署同Deanie姐。
首先,無品無國界,香港人,唔好扮上菜"hi卡",幾多純正本土香港人,非新香港人,正是片中那堆劣品缺德精。不是身份證有三粒星,操流利無鄉音粵語,就可以在港鐵或巴士舉腳過高,大模廝樣大聲打機聽歌,做盡不君子行為,親耳聽過虎形港媽,在月台等車時,力教孩子如何車一到即搶閘霸位,冇品的香港人,請照鏡,別說要人教,人人都有自教的責任。
說廣告片避重就輕,不敢向真正目標觀眾開刀,政府部門的「識做」不能排除,但不少有家教的家長,若一班孩子犯了事,打仔鬧女,要罵要罰,懲教的是自己屋企嗰個,人家的孩子缺德羞家,是人家的事,先要管好自己才有資格說人。鬧自己人,別人還不知衰,是無恥。
Deanie姐這條片如果有說漏了的,我會說是乘客攜帶背包的公德須知。
誰沒有捱過,在擁擠的車廂中被後背囊「攻擊」或迫害壓榨的經驗?如何在地鐵、巴士、美術館等公眾場所處理好自己的背包,歐美日都有明確的公民教育及在場「督導」。去年初夏,我在倫敦的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看Frida Kahlo的展覽。一票難求,人多肩摩,洶湧的場內,保安員不是呼籲大家別拍照,是逐個請訪客從身上除下背囊,用手拿着,免左右轉身"fing"出個home run,擾民傷人。
今年初,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最令JR鐵路族感到困擾的行為,是「隨身行李的攜帶及放置方式」,首度躍居第一位。由73間民間鐵道公司加盟的日本民營鐵道協會,每年都會在官網進行問卷調查,選出在車站及車廂內乘客最感困擾的行為,結果「隨身行李的攜帶及放置方式」飛躍冠軍,壓過之前九年霸的「喧鬧對話聲及打鬧行為」;名列第3是「座位的乘坐方式」。
是日本人變了,還是日本多了很多處理隨身行李不當,令人「對後背包感到不快」的公車搭客,問卷沒有交代,但協會9年前的調查,「隨身行李的攜帶及放置方式」在不安系中名列12;到前年竄升至第4名,去年榮升季軍。可見背包及行李公德,非常重要,廣受忽視。我試過在崇光百貨門口等過馬路,一名初中生和同學在我身旁互拍亂玩,他原地一個自轉,我若非馬步一沉,必被他的背囊打出馬路。
最新的廣告中,Deanie姐有針對長髮者亂"fing"水髮殃及他人的指正,卻沒有劍指背包橫行族,可能有見港鐵曾出片指導過而衰咗,遭到勢兇兼狼的反彈之故。但是仍然是是,非仍然是非,背包族未必個個缺德,但有欠是對背後重量顧及他人的注意,被提醒一下又玻璃心,「唔話得」看來是世紀通病,非一國之疫。但政府的口頭禪不是迎難而上嗎?難教,都要教啊。
《教我如何不愛他》,香港人應唱給葉德嫻聽,觀乎公德廣告片出閘之氣勢,什麼陣營應該都拍爛手掌,除了禽獸,左中右紅黃藍,都喜歡禮貌香港啩。她又一次吃力未必討好,做「醜人」為香港好,網上有毒L說如果是女神如林嘉欣來做便好了,你以為有幾多人肯/敢?
在香港生活,實如Deanie姐名曲,一時《邊緣回望》,大部分時間《倦》。這個曾「因不滿香港的唱片制度(唱片製作敷衍,還要歌手接許多跟音樂無關的工作,如跟唱片無關的宣傳活動),縱使覺得可惜亦決定淡出」,不妥協的人,又一次瞓身,面斥缺德希望香港可以再優雅。Sal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