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周刊以張愛玲九十九冥壽為藉口,搞了個係威係勢的專輯,封面大言不慚「母親閨密邢廣生檳城揭秘辛」,實行活學活用「一百歲唔死都有新聞聽」這種民間智慧。熱情朋友知我生性八卦,並且幾廿年來對張有解不開的情結,傳完電子檔案又送上實物,呵護備至雙管齊下,受惠者感激涕零。可是架上老花眼鏡逐隻字逐隻字閱讀完畢,不但主打的獨家專訪找不到任何和「秘辛」扯得上關係的資料,一整版吹捧上海靜安區常德公寓樓下那間核突書坊的變相廣告,更睇到火都嚟,可憐我們玉潔冰清的宋以朗公子還要犧牲色相作壓軸吉祥物,抽出校正張愛玲九十萬字書信集的寶貴時間,客串作導遊介紹「客廳裏的椅子還是張愛玲曾經坐過的那把」。與其說這是替著名作家慶生的重量級派對,毋寧話係「賀吓佢」吧──粵語此類皮笑肉不笑的單打,紋風不動將正的講成反的,上海話應該不會沒有,下次見到潘迪華姐姐一定虛心討教。
張媽媽閨密最大的貢獻,是出示了兩封由倫敦寄到馬來亞的信,可惜印在雜誌字跡太小,只隱約見到抬頭寫「邢先生」,二人究竟有幾親密,讀者不妨自行判斷。她們交往時,邢女士並不知對方女兒享譽文壇,「她從來沒有跟我講過她家裏的事情」,記者問她怎麼看張母女關係,她答「我覺得不怎麼好,因為她從來沒跟我提過她女兒」。左一句沒講過右一聲沒提過,對不起,恕我無禮,腦海浮起的是潘柳黛針對張愛玲「貴族血統」的嘲諷:「這關係就好像太平洋裏淹死一隻老母雞,上海人吃黃浦江的自來水,便自說自話是『喝雞湯』的距離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