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承蕭公惠賜所著《出版藝術人生》。書為三十二開本二百多頁,封面是丁聰所繪的蕭公肖像。丁聰固然是高手,逸筆草草,勾勒出蕭公活生生的神態。而另一層不大為人所留意的是,蕭公與丁聰太座沈峻大姐,曾同屬北京外文局系統。書名是蕭公隸書自題,內容是蕭公有關出版、書畫文章的結集。蕭公的文筆是文如其人,一種平允簡易的氣質,令人讀來如沐春風。
蕭公生於上海。自小酷好書畫,稍長曾在上海行餘畫社學畫,行餘畫社是周牧軒、沈劍南、孔小瑜等名畫家抗戰勝利之後創設於上海的,蕭公在行餘畫社師從張石園、張大壯。當時年輕的周以鴻也曾在行餘教授人物畫,在此插話一句﹕筆者七十年代末在台北與周以鴻有交往,後周移居北美便沒有聯絡。與周相處時,我可不敢提及蕭公。因當年台灣是國民黨統治區,正是在「戡亂」時期,所以不提也罷。但蕭公則表示還記得周氏。
蕭公十八歲投身社會,抗戰勝利後在上海一家西書店工作,書店名東亞書社,東亞與中美圖書公司係同一個老板。中美圖書公司本來是外商,後來被東亞書社收購。上海另外還有一間同樣性質的書店叫「別發」,是西人經營。而蕭公做的那家是中國人經營。按:香港也有東亞書店,亦有中美圖書公司(衛漢經營),蕭公說香港這兩家與上海那家沒有關係。蕭公在東亞做的具體工作是查書目進口圖書,進口的圖書有供門市銷售的消閒書,也有為專業人士訂購高科技、醫學之類的專業書,流程是有讀者託訂,蕭公就查書目去幫忙訂購。蕭公覺得他這個時期的工作,是入行的基本功。
蕭公說,四五十年代,外國的圖書目錄,大八開本,成呎厚,一年出一本,五年又出一本全球的英文書總目,有作者檢索,有書名檢索,有分類檢索,非常科學。後來蕭公又做國內進口圖書,依然要看各種各樣書目,可謂博覧群書。蕭公多次強調,查目錄這個基本功真是很重要。王鳴盛《十七史商榷》云:「目錄之學,學中第一要緊事。必從此問途,方能得其門而入。」
解放之後,年輕人都想去國營機構工作,蕭公也不例外,當時看到北京國際書店登廣告招人,蕭公和另外一個同事去信應徵。可能雙方對口,立即被聘請。一九五○年夏天,蕭公上京,在國際書店任供應科科員(後升副科長)。國際書店本來進口蘇聯俄文書為主,後來也進口歐美的英文書,蕭公做的,仍舊是查目錄訂書的圖書進口工作。做了一年多,因為有些書是通過香港新民主訂購的,新民主要求北京派人來做,國際書店就派蕭公來香港了。可能是蕭公識廣東話,比較方便,所以派他來。
曾問蕭公是黨員嗎?蕭公說不是黨員就不會派他來香港了。蕭公是在國際書店時加入中共。一九五一年十一月,蕭公來到香港,在新民主出版社做股長,負責進貨,為國際書店訂購歐美和東南亞書刊。這個部門就只他一個人擔當。不久,鄭康伯來新民主,接替蕭的進貨工作,其時進口圖書已沒有太多業務,蕭公調去發行部做大陸出版圖書的發行工作,任發行股長。當時黃毅(歐陽耀)是行政股長。
一九五八年,中蘇鬧翻,北京提出要反帝反霸,到年底,外文局國際書店在香港成立和平書店,由蕭公和鄭康伯一起創立。店設中環威靈頓街。蕭公出任副經理、經理。和平書店的任務是對外宣傳,大量出口中國外文圖書,不惜花鉅額郵費,空運世界各地。(七十年代曾有和平的員工告訴筆者,和平一年所花郵費,可以買架飛機。)郵政局、航空公司都十分歡迎和平書店這家大客。這些工作當時都是蕭公經手的。花費鉅資對外宣傳,是否收效,無從查考。
說回三聯書店,當時主要業務是發行中國大陸書刊,而新民主出版社,也在做同樣業務,這引起競爭。後來兩家分工,各發不同的出版社圖書。約一九五八年,改為三聯發行國內圖書,新民主進口港澳台和外國書刊。一九六三年左右,國際書店派黃亮羽來香港,黃是一九四八、四九年曾在香港新華社(九龍彌敦道)工作,主管「人民中國社」,編《人民中國》(英文版)。後來上調北京國際書店,六十年代重來香港,是接手蕭公的工作。
蕭公被調去三聯書店,坐寫字樓一兩年。當時藍真幫唐澤霖搞出版工作,後來藍公要統領整個左翼出版系統,蕭公就負責整個發行工作。藍公掛經理銜,蕭公副之。而實際事情由蕭公執行。一九八一年元旦,三中商成立總管理處,藍公掛總經理銜,方便對外活動,蕭公才扶正為香港三聯書店經理。四年後,晉昇為三聯總經理。翌年蕭公花甲榮休,仍然掛三聯名譽總經理銜,直到一九八八年聯合出版集團成立,改任集團名譽董事。
蕭公雖然退休,但退而不休,賈其餘勇,搞了家「八龍書屋」,為出版藝術圖書,奔波勞頓。時藍公創立香江藝文社,時有雅集活動,藍公邀筆者參加,筆者每次與會,幾乎都見到蕭公身影。蕭公本來就雅好書畫,晚歲優游,更畫興大發,於是結束了八龍業務,潛心藝事。長長的一段時日裏,只要是香港的重要藝展,蕭公幾乎都一定出席。九十高齡人瑞,依然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