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塘裕民坊,是東九龍的不夜之城。在這個網上媒體盛行,報紙行業日漸式微,越來越難做的年代,在這條繁忙街道,還有一檔已有55年歷史的24小時報紙檔「燦記」一直守下去。觀塘裕民坊清拆在即,扎根多年的老店陸續離場,燦記,也將畫上完美句號。
燦記由現時老闆賴錦華(賴生)的父母創立,賴生在廿多年前接手,近幾年都是由他和太太兩夫婦一早一晚,再加兩個兒子幫忙,守住檔口。賴太Peggy主要做夜更,大約凌晨一時許開工,一直踩到下午約二時,兩夫婦每人做十二、三個小時,我們在凌晨4時前往拍攝,裕民坊仍有不少人流,檔口前有等車上班或剛收工準備回家的打工仔、有剛在附近唱完通宵K的年輕人、也有一早起床準備飲早茶的老人,不少人路過總會和賴太打個招呼、買包煙、買點飲品,為這班老街坊服務,或許就是他們一家堅持營業24小時的理由。
「現在大約凌晨5時,我已開工三、四小時,這時段就最精神!」精神奕奕、聲音響亮的賴太如是說。雖然有人流,但時間總比日間難捱,加上檔口沒有電視、沒有Ipad,只得收音機,到底如何打發時間?「好多嘢做㗎,要叠報紙,多雜誌返貨,我要分類放好,又要點煙、上煙,跟單計數。一直有嘢做就精神,我最緊要有杯奶茶呀!」說罷她喫了幾口外賣凍奶茶,又繼續做一堆瑣碎事。裕民坊是舊區,人流有點複雜,加上商戶及住戶已陸續遷出,雖然還有一名員工幫忙,但一個女人仔,半夜三更看檔,不怕嗎?「都慣喇,最初當然驚啦大佬,但而家唔驚喇,有好多熟客、司機來買煙買報紙,有傾有講,好快就一日,眨眼就出糧㗎喇。」
女人年紀越大,越捱不得,記者凌晨三時爬起床去拍攝,結果翌日補眠了很久很久才回復精神。賴太何以會選擇做夜更,晚晚捱通宵?「夜晚工作簡單啲,人少啲,相對舒服。日間人來人往,又要叫貨,比較複雜,就由我先生自己做,我就唔使理咁多,做的都是手板眼見功夫,見到乜就做乜,時間好快就過,如果唔係都唔知道日日點捱落去,做好所有嘢就天光。」
賴太以前在寫字樓做白領,在公司邂逅了賴生,二人結識後,賴生家人想他辭工幫手打理報紙檔,身為家中長子的他,又真的很孝順地照做,賴太說:「我以前住沙田,在黃竹坑返工,每日坐車要過三條隧道才到公司,很辛苦,那時我男友(賴生),仲未係我老公啦,就叫我不如一齊去檔口幫手,幫下幫下就幫到今時今日,都接近30年喇。我識佢之前,其實未去過觀塘的,來到先知道有條咁旺嘅街。」到訪檔口幾次,嫁雞隨雞的賴太都是穿得很樸素,運動衫褲加拖鞋,不施脂粉,她說:「我以前返寫字樓工要着得斯文啲,要化妝返工,但而家冇喇,都好少專登去行街買衫,因為冇呢個必要,我都冇時間着咁靚,唔需要打扮。」賴太雖然已年過50,兩個仔都已經21和24歲,但樣子仍然年輕,她謙虛道:「而家有時都好怕照鏡,以前係精神奕奕,成個好活潑嘅女孩子咁㗎嘛,而家真係呃唔到人,皺紋走晒出嚟喇!」
兒子被迫幫忙看檔 母感愧疚
捱了一個通宵,到早上八、九時左右,還在讀大學的細仔阿邦就會來到檔口幫手,之後才上學,大仔阿勇就會在中午12點左右到達,做到夜晚11時。當賴生下午2時來接更,三母子就會去食午飯,賴太吃罷就回家休息,做做家務,到凌晨再接更,一家四口已經過了七年這種生活。「過時過節都唔會有團年飯食,日日食外賣,煮都冇時間。係辛苦,兩個仔都迫不得已,無可奈何來幫手,因為這一行很多時是要自己人親力親為,有時行開行埋都會放心啲。」
24歲的大仔阿勇已在檔口斷斷續續做了六年,由讀大專開始,每星期兩、三日,到現在全職六日,甚至七日,18至24歲這個年紀,理應最想和朋友去圍威喂,到處玩,怎會心甘情願日日午12晚11屈在檔口?阿勇直言曾經因為想外出打工,而和家人有點拗撬,但他最後還是留下來:「我當初來幫手真的非常不自願,年輕人要有年輕人的生活嘛,但人大了要識諗,見到爸媽每日互踩十幾個鐘,你都唔忍心佢哋咁辛苦,咪出嚟囉。同朋友去玩,做功課都冇時間,有朋友邀請去旅行,時間都一定就唔到,因為冇假放,只試過有一次剛好細佬放假,我和朋友去了台灣三日。朋友知道我情況,都不會再約我。以前細個都會怕別人知道屋企做報紙檔,叫我報紙佬,但而家覺得都冇乜唔見得光,人哋點講,我睇開咗喇。」
賴太曾說過,覺得這檔口像困住了兩個兒子,不能往外闖,對他們感到愧疚,21歲的細仔阿邦說:「聽到媽媽咁講其實我個心不太舒服,因為好大程度是我自願出來幫手的,不想她太歸咎於自己。」有兩個如此孝順的兒子,一直捱下去,也是值得。賴太說:「阿仔沒有其他工作經驗,加上市道艱難,將來呢度結束後,佢哋出來搵工都是考驗,咁孝順,上天係咪應該眷顧佢哋呢?哈哈哈。」
老闆外國留學 為愛和責任棄理想承父業
至於今年62歲的老闆賴生,其實昔日在加拿大留學,大學主修商科,他年輕的夢想是在商界發展,目標35歲就退休,之後享受人生,但作為家中長子,當年就因為愛和責任,決定放棄理想,接手檔口,並堅持24小時經營至今。他說:「以前未有便利店時我們已經營,香港其實是24小時城市,這一區的街坊夜晚都有需求,就一直做下來,始終是家族生意,你不會想見到老人家辛苦,可以幫到就幫他們做。」報檔行業式微,生意難做,賺的錢也未必很多,大可一早結業,再另覓發展,他們繼續守下去,其實只希望有個完美的結局,「這檔口已五十多年,不敢說有頭有面,但在行內都有不少人認識,外人唔知道的話,會以為你係家族鬥爭、欠債而結業,一直守下去是想幫他們維持名聲、聲譽,如今因為政府清拆而迫不得已離開,總算是光榮結業吧。」
24小時經營,其實一家四口相聚時間不多,只有每天交更時才有可能相聚,時間雖短,但互相都很珍惜,亦有很多難忘回憶。去年颱風山竹襲港,一家四口仍在檔口鎮守,賴太對那情景仍歷歷在目,「而家諗返起都好驚,睇住對面地盤棚架吹到飛脫下來,檔口帆布飛來飛去,吊燈又滲水熄掉,大風到人都幾乎吹得起,好恐怖,是我們四口子共度時艱。」樂觀點想,這可能是另類的甜蜜回憶,賴太又笑笑說:「是有sweet的,但那一刻你不知道風會否吹得更勁,心是怯的。的確,大家相聚時間是不多,但太多年了,大家都心照,都知道是為了這個屋企才這樣做。」
因為家族使命而守住檔口,老婆和兩個兒子都同樣困在此多年,賴生直言覺得對他們有所虧欠,多年來甚少一家人出去遊玩,外表嚴肅的他突然笑笑口地說:「但冇辦法,鬼叫佢哋跟我姓呀?」問他可記得上次一家四口出外食飯是何時?「好少,真係好少,在檔口食就可能會。」那和太太去撐枱腳呢?空氣停頓了幾秒後,賴生又笑笑口地說:「記唔到喇,真係記唔到喇。犧牲?唔止我哋,其實好多香港人都係咁。大家係有商量過的,他們都明白我的想法,掉轉想,父母錫我養大我,我又可以怎為他們做點事呢?」
大仔阿勇現在和爸爸相聚最多,他說:「以前細個好驚爸爸,佢係好嚴格的人,我以前好想逃避佢,而家冇得避咪學下點相處囉,而家關係似朋友多過似父子。其實我父母是好好的學習對象,他倆以前是做會計師的,到現在肯做這行業,我還有甚麼好怨?他們連續做了7年,每日13小時,年中無休,一日假期都沒有,問心有幾多香港人做得到?我真的很尊敬他們。」鏡頭背後,賴太還靜靜的告訴我,賴生有時會在檔口煲愛心湯水給一家人喝,看他外表正經嚴肅,原來骨子裏是個低調的暖男,能夠互相找到對方做自己的伴侶和家人,互相體諒,其實就是他們最大的福氣。
重建清拆結業 四口子:係解脫
裕民坊清拆,有人歡喜有人愁,他們一家人,都很期待這一日的到來,終於可好好休息,做想做的事。賴生說:「在這裏幾十年,很多街坊及客人都變了朋友,當然有不捨,但當局說重建,越拖越長,一年又一年,終於來到尾聲,其實有一種放鬆的感覺。」大仔阿勇也同意:「對我來說真的是解脫,始終六、七年未享受過假期了。」細仔阿邦感慨這裏給了他不少難忘的回憶,「某程度上我生活會少了很大部份,但我的確會多了時間試我想試的事。」嫁雞隨雞,就這樣捱過了30年的賴太則說:「一直看着裕民坊變遷,變到現在這樣,是不捨的,但是時候停了,攰了,期待這裏收回後,我們可以過回正常生活,可能將來我瞓得夠會精神好多,你在街上見到我都不認得,哈哈哈。」
記者:黃子配
攝影:鄧欣
搶先睇全新GadgetGuy專頁|fb.com/gadgetguy.appleseed/
---------------
3月7日《動腦Q馬拉松》
一日玩11場 全日派22萬
12:30pm-10:30pm
Let's QQQQQQQQQQQ the money!
http://bit.ly/2ICO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