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陳茂波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報告中,「創科」一共出現43次,多過大灣區(20次)、一帶一路(11次)之和,篇幅佔了25段,政府承擔的資源投放已超過1,000億元。似乎一如陳茂波所指,特區政府推動創科發展不遺餘力,但香港投放1,000億元換來的只是中國財政部2,200萬元的科研經費撥款,顯然是我出雞你出豉油。更諷刺的是,大灣區規劃並未把香港定位為國際創科中心,只是「被規劃」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真正定位恐怕只是出錢出地出人當中國引進美歐科技、人才的白手套,只是早已啟動的上海全球科創中心的妹仔。
大灣區規劃 香港創科中心出局
上海原本規劃在2020年建成全球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2015年又加入全球科創中心目標,同時大舉宣傳生物醫藥、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高端裝備、新能源等領域是上海市優勢產業。香港近年慣用國際創科中心的字眼,有別於上海,但顯然已落後。直至2017年7月《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簽署時,香港仍被規劃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創科中心則被規劃放在廣東。去年5月,習近平回信給在港的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時,指示要促進香港與內地加強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似乎峯迴路轉,香港有機會成為與上海再較量的創科中心。
特區政府當時對習近平容許香港的大學和科研機構申請中央財政科技計劃項目、財政部撥款2,200萬大元感激涕零,親共輿論更營造出香港創科有祖國扶持前途無限的氣氛。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對創科的資源投入極為豐厚,陳茂波聲稱,將集中發展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及金融科技,亦確保投放足夠資源,至今的承擔額已超過1,000億元。兩年的預算案中不乏數億上百億項目,包括為落馬洲港深創科園預留200億元、向教資會研究基金注資200億元、向科學園斥資100億元建創新平台、成立20億元創科創投基金、向科技園公司增撥20億元等。
充當白手套 兼向大灣區大撒幣
但上周公佈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雖然在戰略定位中聲稱,大灣區將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但在空間佈局上,香港只被定位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同時要「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而深圳的定位則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要「發揮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可見,大灣區的創科中心在深圳,不在香港。
香港仍被規劃為大灣區的中心城市之一,只因為香港還可以充當中國的白手套,兼且香港有龐大的財政儲備,還可以向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大撒幣。廣東官媒的報道,早就不掩飾大灣區規劃的真實意圖,無非是「香港科技創新資源如何為大灣區所用」,或者是香港「將由一個國際大都會變身為珠三角對外交流的聯繫者」。
香港親共政客、商人、媒體在為大灣區規劃歡呼時,都有意無意地忽略了習近平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空頭承諾,忽略了香港被規劃的創科定位落後於上海甚至深圳的事實。林鄭月娥政府的第二份預算案還如此賣力地為創科貢獻金錢、土地、人才,只不過是明益大灣區人,香港出雞、廣東出豉油,然後雞還讓大灣區人吃了,豈有多少香港企業、市民受惠?如此預算案,立法會議員還不驗屍咁驗嗎?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