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撥824億房儲 財爺「私己」

回撥824億房儲 財爺「私己」

【2019-20財政預算案 掩飾赤字】
【本報訊】特首林鄭月娥上任,開始推動其「理財新哲學」,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亦緊跟林鄭理財方式;繼去年大增經常開支,今年預算案就將前財爺曾俊華成立的824億元房屋儲備金拆骨,分四年回撥財政儲備,避過未來三年可能出現的赤字預算。此外,陳茂波又將本來用作檢討稅制的稅務政策組收編旗下,但據知政府暫無意大規模改革稅制。有民主派議員質疑陳茂波玩財技,藉回撥房儲金「令(政府)盤數靚仔啲」,也凸顯港府對公營房屋缺乏承擔。
記者:呂浩然

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於2014年底,利用270億元的財政儲備投資收益成立房屋儲備金,供公營房屋發展需要,翌年再向房儲金注資450億元。當時曾俊華被批「玩財技」,藉撥走財政儲備為盈餘瘦身,減輕其派糖壓力。

稱仍用於公營房屋發展

事隔四年多,陳茂波在新一份預算案宣佈把已滾存至824億元的房儲金拆骨,分四年回撥財政儲備,理由是「房屋儲備金獨立於財政儲備之外,未能全面反映政府財政狀況」;他又強調,房委會到2023年、每年仍有數百億元盈餘,短期內要動用房儲金的機會不高。而且他已特別註明該824億元,日後都用於公營房屋發展,呼籲外界毋須擔心。

其實從預算案對未來四年,即19/20年度至22/23年度間的估算,一旦扣除每年回撥房儲金的約200億元後,有三個財政年度的綜合盈餘都變成赤字。政府消息人士形容,今次回撥純粹是「會計上安排」,目的是「令政府盤數更加清晰、一目了然」。至於為何現在回撥,政府消息人士指今年是時候落實,否認目的是「谷數」。政府發言人又解釋,在扣除回撥後,19/20、21/22及22/23共3個年度會有赤字,是因為要就派4,000元措施「找數」112億元,以及為大型基建「埋單」。

陳茂波在預算案記者會上被問到回撥房儲金是為了「掩飾赤字」時承認,「(來年)計及回撥212億元,我們(政府)才有170多億元盈餘(預算案預計為168億元),所以是赤字預算案」,然而甚麼時候回撥「永遠都沒有最佳時機」,所以該做法並非「結構上的大變化」。

會計界議員專業議政梁繼昌就質疑,陳茂波之所以提出回撥房儲金,是鑑於未來數年香港可能仍受貿易戰等問題影響,回撥後政府賬目便「靚仔啲」,「喺儲備搞嚟搞去都係一種令盤數靚仔啲嘅做法,係會計上有人用嘅伎倆」。不過他擔心回撥後政府會如何使用有關款項,又反駁林鄭的理財新哲學論稱,回撥做法「唔見得(與以往)有咩唔同」,反正房屋儲備金本來就源自財政儲備。

回撥令財政赤字變盈餘

經濟學者關焯照也覺得回撥房儲金是畫蛇添足,並且令市民感覺混亂,明明有三個財政年度是赤字預算,一經回撥就變成盈餘,政府的派糖壓力亦驟然增加,是「自己搵自己麻煩」。

民主黨尹兆堅批評陳只為整靚盤數,更擔心他此舉為了讓林鄭「打腫面扮肥仔」。尹指,未來數年經濟環境受貿易戰等影響而不理想下,港府收入亦下降;可是林鄭好大喜功,未來還有意強推明日大嶼,「如果盤數有赤字點推到?咪夾硬用私己錢」,直斥回撥房儲金做法是呃人、呃錢、呃自己。尹兆堅更批評,港府聲言房屋政策是重中之重,如今把屬專款專用的房儲金「拉番出嚟填政府條數」是自打嘴吧、自相矛盾,同時顯示不到港府對興建公營房屋的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