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農曆新年,香港氣溫大致二十度以上。一九六零年代新年期間之嚴寒,一去不還了。當年,身穿厚厚棉襖,洗洗手,十指都冷得發痛。
聯合國去年十月發表報告說,按目前溫室氣體排放量計算,二零三零至二零五二年間,全球氣溫將較工業革命之前高逾一點五度,即接近「不宜居」界限。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月前也有報告說,中國大陸溫室氣體排放量不減,二零七零年之後,華北平原之濕熱,將非人類所能抵受。又據去年八月初新聞報道,渤海水溫連日三十二度以上,比往年平均水溫高四度,結果海參大量死亡,養殖場損失慘重。
今天,各國朝野都把「保護環境」說得震天價響。於是,人人都要「認識南北極環境之珍貴」,紛紛組團前往,肆意污染;同時,為促進「無煙工業」,各國都千方百計招徠遊客,旅遊成為時尚,單計歐盟,一九九零至二零零六年之間,飛機排放的溫室氣體就遽增百分之八十五。又據聯合國統計,大廈能源消耗量佔全球所耗能源百分之四十,但各國無疑嫌百分之四十太少,競起玻璃大廈。英國著名建築師沙特爾沃思(Ken Shuttleworth)說:「玻璃大廈是消耗能源的表表者。」世人保護環境的決心,於此可見一斑。無數環保組織,對這一切從來不見稍有微詞。他們只會熱心支持當局藉環保之名,開徵各種雜稅。
我不敢不支持環保,但是,聽到「環保」兩字,有時的確想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