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房屋土地供應短缺,公屋輪候冊多達26萬宗申請,一般家庭最少要等5.5年才上樓。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預留20億元,交由運房局轄下的過渡性房屋專責小組負責統籌,支援非政府機構興建過渡房屋。政府消息人士透露,過渡房屋基金最快今年下半年接受非政府機構申請,首個由基金支持的項目料最快一年半至兩年後才落成。若以現時每間組合屋成本約50萬元計算,基金僅足夠興建約4,000個組合屋單位。
消息人士稱,社聯現時在深水埗南昌街及欽州街有兩個組合屋項目,提供約300個過渡房屋單位,連同約600個舊樓改裝成過渡屋的單位,現時合共可提供近千個單位。
租金水平需低於市價
預算案預留20億元支援非政府機構興建過渡房屋。政府消息人士稱,非政府機構可向運房局過渡房屋專責小組申請,並另設小組負責審批,「基金主要支援過渡房屋嘅建築成本、聘請專業人士包括建築師等,啲錢要實報實銷、日後管理要自負盈虧」。小組審批時主要考慮幾項大原則,包括租金水平要低於市價、受惠對象主要為公屋輪候冊人士,「最好係要排咗一段時間」。每個過渡房屋項目最少可運作三至五年,單位數目由幾十伙至一百伙,「搵臨時用地困難,要睇成本效益,年期冇硬性規定,但最好要做到三至五年」。
消息人士又指,非政府機構申請時所提交的計劃書,「最好已經有土地喺手,因為要交初步設計」,非政府機構可夥拍私人發展商,亦可向政府申請閒置土地。消息人士稱,若以現時每間組合屋成本約50萬元計算,基金僅足夠興建約4,000個組合屋單位。
正推展本港首個組合屋計劃的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估計,基金可讓逾萬基層住戶喘息,他指基金除投放於硬件建設,社區服務亦不可或缺,期望可為參與機構提供足夠資源。公屋聯會認為,預留20億元建過渡房屋對正輪候公屋的申請人只屬杯水車薪。
■記者譚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