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基金邀商界獻計

未來基金邀商界獻計

【本報訊】為應對人口老化及未來經濟增長放緩引致的長遠財政挑戰,政府2016年設立未來基金。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首度披露,基金兩年綜合投資回報分別為4.5%及9.6%,並已經邀請商界猛人組成小組提出改善建議,包括利豐集團榮譽主席馮國經、經濟學家劉遵義、匯豐銀行副主席王冬勝及即將退休的金管局總裁陳德霖。

陳茂波說指出,希望上述人士提出建議,令未來基金可以作更多元化投資,爭取較高回報。政府及小組人士未有闡述有甚麼方案才可達至這兩個目標,不過有分析指這項建議有參考其他國家成立主權基金或退休基金意味。

料參考主權基金投資

事實上,未來基金本身是財政儲備一部份,實際透明度並不高,成立前政府曾經透露當初這筆2,197億元資金,一半放入外匯基金內主打私募股權及香港境外物業投資的「長期增長組合」,另一半則是投放於外匯基金「投資組合」或其他投資產品。

有不願具名的銀行家分析相信,現時未來基金投資回報主要來自私募投資及海外房地產,若果未來要再多元化,預料有機會參考各國主權基金及大型退休基金,例如新加坡淡馬錫及加拿大退休金計劃投資局,投資範圍或可擴闊至主動型買賣股票(包括港股)、初創公司甚至是不良資產等。

不過他指出,金管局旗下外匯基金最大作用是維持港元聯繫匯率制度穩定,投資項目大部份是流動性較高資產,管理團隊未必有經驗拓展範圍更廣的投資項目,預料要向全球招兵買馬覓人才,才能拓闊資產種類及增加回報。

未來基金是長遠儲蓄計劃,最初投入規模為2,197億元,政府每年可按需要注資,現時未見有最新公佈數據。投資年期由2016年1月1日起計10年,除非遇上緊急情況,否則期間不可以提取。此外,財政司司長可指示延長「未來基金」的投資及存放期,不過政府須與金管局商討有關細節。
■記者周家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