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美國須發揮單邊主義 - 古立

蘋論:美國須發揮單邊主義 - 古立

中美結束第七輪貿易談判,特朗普無限期延長3月1日屆滿的停火期,讓雙方有時間敲定有約束力的協議。新華社以「行百里者半九十」比喻往下去的談判雖是艱難,貿易戰接近尾聲矣。當真?

搞不好細節一切徒然

那將視乎中共能否擱下面子,容許美國在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非關稅壁壘、服務業、農業及匯率等關鍵議題上有絕對的發言權。七輪談判的重心並非中共在這些議題上有何承諾,見識了中共講大話唔使眨眼的品行,美方着緊的是一旦達成協議,將如何具體執行中共的承諾:誰來監察承諾有否兌現?誰來判斷履行承諾的進度是否合乎要求?如不兌現,誰來決定罰則為何?這些雖是所謂技術細節,然而魔鬼盡在細節中。搞不好細節,一切歸於徒然。不巧,這些細節牽涉中共看得比天還要大的面子,甚至主權攸關,輕易豈會屈服。此話怎說?

即以監察承諾有否兌現而言,中共主張雙方共同執行,美方可堅持單邊主義,由他們說了算。此舉無疑霸道,然而不這樣做一旦中共故態復萌,發生拗撬,大不了交給世貿組織或別的第三者仲裁,如斯一來不難糾纏經年而了無結果。美國當然不肯重蹈此覆轍。

這個單邊主義大有先例。這些年來美國的聯邦以至州政府屢屢指控英、法、德、瑞士等國的銀行違反這個那個規則,而動輒罰款一、二十億美元。這些銀行除了俯首奉上罰款,全無抗辯上訴空間。如斯順攤,無他,美國管控全球金融運作;除非不吃這口飯,否則一定要依賴其金融架構。中共經濟對美國市場的依賴不下於舉世的金融業,現今不在貿易談判上全情發揮單邊主義又更待何時?

無論是判斷甚麼形式的技術轉移方符合正常的商業運作模式?何謂合理使用知識產權,何謂盜竊?給國企的貸款,哪些是正常的商業融資,哪些是政策補貼?等等都滿佈灰色地帶。箇中涉及的則皆是在大陸的活動;若是全由美國單方說了算,此又與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何異?事關國體,不到最後關頭,中共怎肯就範。

特朗普勝了人匯一仗

職是之故,雙方處理了最易處理的環節——中共同意穩定人民幣匯率,不透過貶值推動出口。匯率是個可以量度的實數,更又公開透明,做手腳的空間有限。話雖如此,小布殊以至奧巴馬都出了九牛二虎之力方迫使中共提高人民幣匯價,只消七輪談判即令中共就匯率作出承諾,特朗普已是勝了一仗。

特朗普深知執行承諾是談判的要害。美方談判主帥萊特希澤跟劉鶴到橢圓形辦公室匯報談判進展,透露雙方已就不同的環節達成多項「諒解備忘錄」(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MOU),特朗普即時當着舉世的電視機鏡頭駁斥這個說法,指出MOU般的短期協議是「浪費時間」(a waste of time)。具約束力的合約(a final, binding contract)方為真章。萊特希澤曉轉膊,馬上改口:今後只講合約不談MOU。

若無具體辦法迫使從來都言而無信的中共履行承諾,則不管合約文本寫上多大的約束力,亦是一紙虛文而已。Exhibit A:《中英聯合聲明》+《基本法》。美國現今佔盡上風,若是不發揮單邊主義,迫令中共接受實地監察、定於一尊的裁決懲處,則這場貿易戰一樣是浪費時間——更辜負所有追求自由的人的期望。特朗普好自為之。

古立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