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德蔭白手興家,自有過人之處,不止街頭智慧爆燈,對中國及香港澳門之政治經濟大勢,亦有獨到眼光。1945至1949年為艱苦傅家守成期,務求家族資金保本,穩守突擊,1949年10月之後,知大勢已變,澳門治安不靖,經濟只靠賭業,反之見到大量逃港資金南下,上海紡織工業轉戰香港,於是思量到香港經濟大有前景,澳門則暫時一籌莫展,下了一個大決定,於1950年10月27日經東亞銀行調撥大筆資金到港,囑長子傅蔭釗留港主持廣興置業有限公司(1947年成立的家族公司),後出售1947-1948年間高價買入的黃金一萬餘両,止蝕,虧本220萬元,至1957年競投香港「東方行」地皮,以363萬元買得,後來的富麗華酒店(即現在的AIA中環大廈)進軍香港地產業,餘錢則交傅蔭釗買入香港藍籌股票,如置地、大酒店、滙豐、會德豐、港燈、中電及廣生行等,由大經紀莫應基處理,又吩咐兒子:「在滙豐及東亞租用保管箱,一邊存放股票,另一邊存放轉手紙,以確保股票一旦被盜或遺失,別人亦無可乘之機。」原因是當年股票交收,如果沒有原股票持有者簽妥的過戶文件,根本無法進行,可見傅德蔭行事作風,如何小心。
傅德蔭常跟兒子討論股票,不時在書信中透露自己對股市的理念和心得,據謂:「股票、物業有一分以下周息者,勝於放在銀行收息,投資股票除可定期收取股息,尚可透過低買高沽,賺取差價。放在銀行,只為方便日常提存而已。」
他留給傅蔭釗的錦囊,也包括如何沽貨套現,及如何應付跌市,他曾在書信中寫道:「……如會德豐織造股份六元二入價,可沽九元至八元六算至八元四算者,可沽之,其他股份亦然。如跌了價,可守候之……一面可覓些利息,照此方式買賣,定然今後可操勝算矣。」傅蔭釗依計行事,低買高沽,根據傅氏後人保存的檔案資料,廣興於一九五三年初大手買入的股票,到一九五六年三月只餘下二千四百股置地,其餘一萬二千六百股置地,以及全部大酒店及會德豐股票,均已高價沽出,成功獲利回吐。
傅德蔭的投資方法,人盡皆懂,散戶甚為熟悉,問題是如何遵守規律及決定何時平倉!在1950年代來說,傅德蔭的投資法,當然是先驅,故此獲利甚豐。1961年澳門賭權易手,對家族而言,並無大經濟損失,故此傅蔭釗在序言說:「事實證明,他的決定,徹底改變了傅家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