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0多歲的葉希德(Peter Yip)在國際美容界甚有名堂,每樽動輒要四、五千元的高級護膚品牌La Prairie,原來是他一手創辦;50年前他選擇到「專出高檔產品」的瑞士留學,1990年他曾拍過軒尼詩干邑廣告,口號是「F.O.V.高人一等」,深明在瑞士這個富裕國家要殺出一條血路,做生意必須要「精」,「一定要做到最高級」。
上世紀70年代在瑞士開中國餐館的葉希德,眼見的名人豪客,是差利卓別靈、Queen及Eagles樂隊;年輕時鍾情音樂,加入許冠傑的「蓮花樂隊」(Lotus),他本來是結他手;父親乃是一代「宋苑派」畫家葉炳森,家中常有藝術家作客,包括《兒童樂園》創辦人羅冠樵等世伯,父親對他留長頭髮夾band唱歌甚為反感,1969年把他送到瑞士讀書,從此在商場走過不平凡的半世紀。
撰文:黃麗裳
攝影:林志謙
自選留學瑞士
葉希德的寫字樓離瑞士洛桑市(Lausanne)約30分鐘車程,就在著名礦泉水廠Henniez附近,他的寫字樓及私人居所都在同一幢古堡內,門口有一尊石像,正是Henniez古堡上手主人的祖父,附近的礦泉水廠已被雀巢收購,起初葉希德向古堡主人第三代租用這幢有200年歷史的古堡樓上兩層,後來生意擴張,不敷應用,加上業主年紀老邁,葉希德遂向他提出購入古堡及其附近的辦公大樓。「人家唔一定要賣畀你,喺瑞士唔係有錢就買得到㗎!」大宅最難得的是擁有地下泉源,樓上有水喉源源不絕為古堡供應清澈的地下礦泉水。
葉希德一見記者,有他鄉遇故知感覺,這位已滲入濃濃瑞士商人味道的香港人,娓娓道出他與瑞士這個「家」的淵源。
葉希德生於藝術之家,父親畢業於孫中山先生一手推辦的廣州市市立美術學校,同期同學包括吳祖蔭、許口冰、賀文略、羅冠樵及葉哲豪等著名藝術家,自小浸淫在美術氛圍之中。1949年為逃避國共內戰,父親葉炳森帶着年幼的葉希德與姐姐及弟弟,半夜乘火車逃到香港,「我仲記得當晚夜麻麻,爸爸抱住我,攞住個篋就走」。從他口中感受到對父親葉炳森且敬且畏。
1967年香港暴動後,葉希德說:「我爸爸好驚,想盡辦法點樣送走啲仔女去外國,我家姐去美國,細佬去加拿大,我就選擇去瑞士。」中學在循道衛理就讀,後到浸會書院再轉到理工的前身工專讀書,他選擇留學瑞士,因從資訊得知瑞士是一個先進、高級的國家,當時雖然沒有親戚或朋友在當地,仍選擇了在洛桑市攻讀酒店管理,但先要修畢六個月法文班,「我咪死念死讀,爸爸教我做人一定要勤力,好在我記性好」。那時候,留學瑞士一年學費要20萬港元,四年差不多近100萬港元,他說:「爸爸都要放咗幾層樓先供到我去讀書。」葉炳森在大專教書,同時甚有商家頭腦,不單止教學亦買賣名畫,70年代已有能力買入松柏新邨及玫瑰新邨等半山高尚住宅的樓花。
父親亦深懂投資,買下灣仔近地鐵站住宅收租,地鐵開通後,物業價格上漲,加上收藏名畫如張大千等,平買貴賣,單是父親的名畫收藏已值幾千萬,葉希德說:「買返嚟可能幾百蚊。」
打造頂級品牌
在彼邦留學的葉希德卻曾經激怒父親,大學未畢業已跟一位瑞士女子結婚,他率直地說:「自己曳曳嘛,搞大咗個肚,當女朋友話畀我知有咗,我真係嚇到死,點算?要負責任咁就結婚囉,隔咗成三個月先至寫封好長嘅信畀爸爸,解釋自己點解娶洋人做老婆,激到老竇……」父親是傳統保守文人,對兒子娶洋人起初甚為反感:「爸爸給我的回信長到……由頭數到我落尾,有甚麼不是。」但也得接受。大學畢業後,葉希德並沒有選擇到酒店打工,「如果我返香港,一定去到大酒店,一定有個好位,但我唔想打工,我想開間酒店返嚟run囉!」
為了爭取經驗,他到雀巢總部所在地Vevey開設當地首家中國餐館,名為「亞洲園」,他說:「當時是唯一一間中國餐館,因為聘不到香港大𣾏,我喺香港茶記搵個廚過嚟做,粗粗哋頂住先。」由於Vevey附近的Moutrex有個錄音室,他的餐館曾獲不少70年代著名樂隊、歌手幫襯,如Queen、 Eagles甚至晚年在瑞士Vevey定居的國際級明星——差利卓別靈,「嗰時差利已經一把年紀,他撐住支枴杖,坐住架勞斯萊斯去我餐館食飯,部車長到遮住我成間舖」。除了明星,也有醫生來幫襯,那時候La Prairie是一間專幫客人打抗衰老針的診所,他認識了診所老闆Armin Mattli,對方邀請葉希德一齊搞La Prairie護膚產品,並由葉希德擔任Salon La Prairie(Far East)的董事,負責遠東市場。於是1978年他把餐館賣掉,全情投入「搵女人錢」。
葉希德說,瑞士最出名是抗衰老及高質護膚品,但生活指數高企,所以La Prairie一開首的定位就是要做「最高級」:「在瑞士,人工貴,一定要做高級嘢,你做平嘢冇出路,好似現時瑞士最低工資約3.8萬港元,一個會計都要十萬八萬港元。」
1982年,尖沙嘴海旁新世界中心落成,當時是香港高級名店商場,他選擇在新世界中心落腳,開設La Prairie Spa,產品配置服務全部跟足瑞士:「當時一個普通facial大約200蚊,我La Prairie一出就400至800蚊,一出台就嚇死人,我係要打造最貴嘅嘢,以最高級去打個市場。當時香港人對瑞士印象模糊,我就係要佢哋認識最貴嘅嘢。」其時他與鄭裕彤次子、剛從加拿大學成歸來的鄭家成特別投契,因為二人皆從外國浸完鹹水回來。
葉希德說:「你要做高級一定要有niche,就算冇生意都不能手軟去減價,你一減價就企唔返上去,你一個月冇客都要死頂!」
日本、韓國及台灣三個市場,令他最「估唔到」的是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台灣,那時候台灣La Prairie的營業額較香港還要多,是Number one,他說:「事關台灣比較落後,但Salon夠多,人容易接受。」
打倒昨日的我
花十年時間湊大了La Prairie品牌後,1992年獲買家垂青,來自美國、瑞士及德國的拍檔同意以數千萬美元(約數億港元),把公司出售予德國公司Beiersdorf AG。葉希德說:「做護膚品生意,一路湊個品牌就一路使錢,最賺錢就係賣盤嘅時候。」
到目前為止,葉希德仍然為自己有份打造的高級護膚品牌La Prairie感到驕傲。現時La Prairie的營業額高達五億歐羅(約45億港元)。2003年葉希德又心癢癢,再打造另一高級護膚品牌Bellefontaine,「那時候,俄羅斯、東歐等新經濟體剛剛起,油價又升,我就去開拓中東等市場,可以講接個市,接得好靚。
「我個目標係直撼La Prairie,直頭去搶佢個位。」
在瑞士經過數年產品研究開發,聘用多名抗衰老專家坐鎮,2006年正式推廣Bellefontaine,目標客戶是俄羅斯、中東及中歐等經濟起飛地區,他說:「打入中東市場係另一種手法,呢啲國家係好難打入去,所有生意90%都控制喺皇族、王子手上,你去敲門就唔得嘅,你一定要做到佢去敲你度門。」
關鍵是先要打進英國老牌百貨公司Harrods。Harrods現時由卡塔爾投資局(Qatar Investment)持有,「你去Harrods度睇,幾多中東有錢富豪消費,產品入到Harrods,先至真係top,然後再殺返入去中東。」
不少世界富豪會到瑞士消費,日內瓦文華東方酒店看中Bellefontaine的高品質及高端市場定位,主動提出跟他合作,在那裏開設Bellefontaine SPA,每次消費一至二千瑞士法郎,折算逾萬港元,仍有不少富豪幫襯,經常爆滿,顯示出New Rich的心態就是「好嘢唔會平」。
包裝上也見其市場學精髓,以亮麗的金色、銀色作為品牌主色,還要用上手造木製盒,「有時設計啲嘢唔好話自己太喜歡,個客鍾意就得,包裝要有手感、有重量,先至感覺到你係高級嘢!做化妝品是心理戰,要create demand,最好人人都Talk of the Town;好似潮流講環保,你見好多化妝品用detox,啲客咪有共鳴。」他亦開拓一條男士護膚系列:「主要吸引女士們,男人好有錢,自然好忙,又點會得閒去買化妝品,所以一定target啲女人,去買畀男人。」
誓要高人一等
今年70多歲的葉希德仍風塵僕僕四出開拓市場,訪問當日才剛從俄羅斯回瑞士,旗下員工有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烏克蘭人,亦從Estee Lauder聘請了營業總監坐鎮,葉希德不想返香港了,自言感到商場上的壓力,不少國家如新加坡、香港都想模仿瑞士,但葉希德一語道出香港與瑞士之別:「做生意來說,香港有效率好多,瑞士好慢,但政治上,瑞士比較民主,制度比較成熟、好安定,冇打仗,所以有錢人都把財富安放在瑞士,安全嘛!」
葉希德打造Bellefontaine後,便交由女兒接棒,女兒是瑞士一家銀行人力資源部主管,手下有700多人,他相信打造好根基後,由女兒接掌並沒困難。
瑞士改變他一生,所以結論是「定位」的重要性,他認為1969年選擇到瑞士這國家留學是最精明之選。
1990年被廣告公司睇中,邀他拍攝長頸F.O.V.廣告,在廣告中扮演陳姓商人到澳洲洽談買地合約,廣告的口號是「世代相傳,F.O.V.始終高人一等」。永遠要高人一等,便成為他事業的座右銘。
一段情
笑言「搵女人錢」的葉希德,早年與瑞士籍太太離婚回復單身,十多年前在香港一酒會認識了一名過氣藝人簡佩筠並發展為情侶。他回憶:「當時佢喺AIA賣『燕梳』,話唔想做啦,晚晚要去應酬飲酒食飯見客。」於是他讓簡佩筠到旗下公司學習,其後更讓簡佩筠及其朋友投資的公司代理中國大陸及香港的市場,但成績差強人意。
葉希德十分照顧她,2011年幫簡佩筠及其朋友負債纍纍的公司還了很多債,但她不是葉希德旗下公司的股東或董事。二人正式分手後,簡佩筠與另一人結婚,葉希德仍像「女兒、女婿」般對待他們。只是其後葉希德發現對方不恰當地取了其護膚品商標,最後雙方對簿公堂。對於這段感情,葉希德欷歔地說:「即使再做一次,我都會好照顧佢嘅,不過就唔會畀佢踏入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