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刊之書 - 林道群

未刊之書 - 林道群

過年前北京著名的單向街空間把他們的年度致敬頒給出版人董秀玉女士,並由一個北大教授戴錦華、一個上海最火的作家毛尖站台,加上網絡文宣做得出色,老董一下子成了網紅。老董七八十歲,投身出版五六十年,退休後還主持東亞出版論壇、活字文化,拿一個出版人獎項,綽綽有餘,只不過以前她太低調,對於這種身外之名都一概婉謝而已。情理之中,但一時未及料到的是,立即有人記起了八年前我和幾個朋友編過的一本書,《三十年的書與事》,那是獻給老董七十歲的一本自印本,因為是一本未刊之書,現在有出版社想正式出版。

說起來所謂出版一本書,指的是把作品通過任何方式公之於眾。現在最常見的是用紙印成書,或用電子媒體傳播。在很多地方,作品都以獲取國際標準書號(ISBN)的方式,由正式的出版社印刷成書,並藉此進入銷售市場。國際標準書號不是什麼神聖之物,除了某些專制國家藉此來控制出版自由以外。從歷史上看來,在正式出版之前,先有的其實是非正式出版,就是我這裏說的自印本或者是未刊之書。我上面說的二○一一年印刷的《三十年的書與事》,就是一本未刊之書。未刊的意思,顧名思義,就是並沒有刊行,沒有公開銷售。而這跟那種預印本或送審本,也還不是同一回事。

有人印書只圖好玩或別有用途,不拿到書店公開售賣,說起來有點奇怪,但畢竟人各有志不礙別人的事。也許是印刷技術太普及,現在就連在中國大陸這種以前出版管制非常嚴厲的地方,自印本漸漸也成了一種風氣。記得以前我頗費了一些關係才拿到兩卷自印本《紀念李慎之》,最近邵燕祥先生輕描淡寫的,說朋友私下替他印了三百本《迎來了一個非常年代》(其實就是牛津版《一九四九北平故人》)。堂而皇之數量最多的,應該是各大拍賣行出版的圖錄和專書,真正的拍賣圖錄我不說它,但有一些專題書籍,內容珍貴,編印精美,實在令人愛不釋手。我手邊有一本《明人尺牘》,所收八十五通明人信札,均經明末清初朱之赤、清代錢載、近代收藏家程琦之手,二百五十頁彩色套印,淺灰布面精裝,精雅大方。另有一本汪精衛手書雙照樓詩詞稿《小休集》,書末還附十餘幀汪兆銘未公開過的照片,彩色印刷藍色布面精裝,限量二百冊。至於日前輾轉才從清華大學文學院覓得的《朱自清先生遺墨》,函套經折裝,編號本已送完,我這一冊是未編號本,是朱自清誕辰一二○周年,他曾擔任系主任的清華大學中文系用珍藏的《詩言志辨自序》手稿印製的。朱自清手書珍貴,只是這書也印得太少太難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