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大醫學院與倫敦帝國學院研究團隊,今次利用核酸適配體,研發自動檢測平台,監測病人體內的黃體生成素水平,以診斷不孕相關疾病。事實上,研究團隊一直致力開發運用核酸適配體診斷疾病的技術,曾在2013年發表用於診斷瘧疾的版本,並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及多個學術雜誌發表研究成果。
開源技術 任何人可取用
研究團隊成員、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Julian Tanner解釋,核酸適配體源自大量人工合成的DNA片段,理論上有不同類型,部份可以與其他荷爾蒙或物質結合,只要調整今次研究所用的篩選方法,就有機會尋找到能診斷其他疾病的核酸適配體。他預計,一些與荷爾蒙有關疾病,甚至是現時較難確診的胰臟癌,日後只要找到合適的核酸適配體,都能透過相同技術診斷。
Tanner又透露,此技術目前屬於開源技術,任何人均可取用。但他坦言,研究團隊沒有打算為此申請專利,目標是希望便利其他科學家,能在這項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研發出更多診斷方法。
■記者何家朗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