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診的時候,C告訴醫生,她把兩個月前停掉的情緒藥,重新服用,因為她覺得自己要一生服藥,才能夠保持情緒開朗。
通常,病人自己調校藥物,大多是減藥甚至停藥,較少像C會增加服用藥物的水平,所以醫生覺得很奇怪,細問之下,原來C在美國的弟弟最近回港探親,閒談時,弟弟透露已經服用抗抑鬱藥二十多年,美國的醫生還說,弟弟需要一生服藥才行。C聽完後,覺得因為血緣關係,會有同一命運,突然也覺得自己要一世服藥才行。
嚴重抑鬱症的患者,確實有可能需要終身服藥。不過,其實在弟弟的醫生斷定要永久服藥之後,有五年時間,弟弟是完全不需要藥物,也可以正常生活,只不過之後遇上突發的打擊,抑鬱症才翻發,所以嚴格來說,當年弟弟醫生的「預言」,並不太過準確。
至於遺傳影響,由於抑鬱症頗普遍,所以家族裏有一、兩位成員患有抑鬱症,並不等於有遺傳傾向。更重要的是,C是六十歲才首次發病,一般來說,因為遺傳而起的病,通常會在較年輕時開始,C在退休前,即使工作壓力頗大,也從來沒有出現過嚴重持久的抑鬱症狀,所以,C因遺傳致病的機率並非如她想像般高。
除了遺傳因素外,生活上遇到的打擊和壓力,以及個人的性格,對於抑鬱症會否翻發,也有很重要的影響。如果發病的源頭不可能輕易解決,如家庭負擔、投資損失,當然會增加需要長期服藥的機會。另一方面,如果患者有過份敏感,要求過高,執着「硬頸」的性格,在日常生活中會更容易碰壁,或跟其他人出現不必要的摩擦,如果患者不改變自己的性格缺陷,當然可能要終身服藥。
所以,是否需要終身服藥,除了要看病情和家族病史,也要考慮發病的成因是否已經處理或逆轉,如果能把發病的成因減到最低,需要服藥的機會也應可以減少。
所以,是否終身服藥,並不是一個單純科學上的決定,某程度上也是病人自身的決定,肯變和不肯變,後果可以很不同。
http://fb.me/1486drlee
李德誠 精神科專科醫生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