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洋務運動以來,嘗試以西方文明為主導的世界接軌,一直都不成功,因為中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文明世界有基本的衝突。
隨便舉一例:對於歷史的態度。中國人寫歷史,還沒有蒐集足夠的證據事實,就先行「定性」。孔子著春秋,不是要科學論證,而是將歷史學政治化,震懾當代和以後的政敵,要使「亂臣賊子懼」。
孔子是學人,寫歷史當然沒有謾罵,而是以所謂微言大義、春秋筆法,以一人喜惡之「褒貶」先行,將說教和定性,置於事實論證之前。同一件事:殺人,孔子分為殺、弒、誅,都有強烈主觀是非判斷,不讓後世讀者用大腦自己思考,由孔子裁決之後塞給你。
西方的歷史學相反,往往追求正確的事實,總嫌證據不夠,還要找證據,定性和結論,遲遲不做。三十年代初希特拉興起於德國, 明是鼓動民族仇恨,準備戰爭。但英國那時的史家如泰勒(AJP Taylor),將希特拉只視同另一個拿破崙。史太林將蘇俄陷入奴役,英國歷史學家希爾(Christopher Hill)、賀思邦(Eric Hobsbawm)卻認為沒有問題,史太林正在實驗建設一個平等的理想國。
中國人往往每事實和證據不足,先行判斷和定性。在國內製造大量的迫害冤案,只是小事,在國際戰略上,此一習性,卻可變為強勢:一旦將美國和西方文明認定為敵人,中國的戰略部署,目標清晰,就比事事「無罪推斷」而天真的西方,長遠很多。
西方扶掖鄧小平之中國改革開放,除了自己貪市場賺錢,文化的原因,是盡量避免為鄧小平的共黨中國先入為主定性,因為自己曾經麥卡錫主義,造成國內的冤案。西方無罪推論,先假設中國人的人性追求,與西方二百年來相同。
這樣經克林頓、布殊、奧巴馬等蹉跎,就輸掉了起跑線,直到華為5G,美國發現兵臨城下,滿是蛀蟲,西方如夢初醒。
但另一方面,中國人的弱點,是初嚐一點甜頭就得意忘形,喧騰亢奮而自我暴露,美國賭場裏的中國土豪賭錢,賭品和吃相一樣惡劣,贏了一點點就呼三喝四。
因誤解而結合,了解而分手。西方終於覺醒,二十一世紀,要將這個國家重新定位。全球華人本來傻傻的只知一個錢字,跟在後面做啦啦隊。若趕上這班車賺了錢,恭喜,但以後,你該如何也適應世界潮流而重新定位?我沒有結論,也不判斷,讓閣下自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