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醫生撰文指香港缺乏醫生是一個偽問題,香港不缺乏醫生,只是醫管局和衛生署缺乏醫生,造成公立醫院與政府醫務所的過度擠迫現象。公立醫院有6300多名醫生,照顧9成香港病人;私家醫生約7000多人,照顧一成香港病人。2017年底,香港有註冊醫生14290人(公私營合計),即每千名本地人口有1.9名醫生,但在註冊醫生中,有些是已退休不再服務的老醫生,故此實際上香港每千名人口的醫生數字可能是1.9或以下。(以上引自醫學會會董佘達明醫生的網上報導)。
英文Business Korea報告,OECD國家之中,南韓的醫生比例,在2016年每1000人中有2.3名,而OECD平均是3名,奧地利有5.1名排第一,挪威4.5名排第二,然後是瑞士4.3名,德國4.2名,意大利4名。從其他網上資料找到,英國醫生的中位數年薪由11萬鎊至13萬6千鎊,視乎年齡(45或以上較高薪)及工作地方(醫院醫生較低)而定,以薪酬計,英國醫生的最高年薪平均數不夠140萬港元,比香港差得太遠了,英國醫生(以人口比例計)也不足夠,只有2.8名,但超過五成英國醫生考慮離開NHS,香港如可放寬海外醫生來港執業,英國醫生或會踴躍應徵。
醫生團體說,現在也有透過考試及格而來香港執業的醫生,但人數少。為甚麼人數少?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撰文透露,本港醫學生在求學期間,花六年時間考齊各樣過關試,外國醫生來港考試,要一次過考完,已執業的醫生通常年紀稍長,已放下考試筆桿十年八年,來到香港考試,自然有受侮辱的感覺。請莫樹錦教授一次過考完香港所有的醫生過關試,他也未必一定及格,如請中建大廈的專科名醫一次過考醫科試,恐怕也過不了關。請林鄭月娥女士參加今年的DSE,她有把握勝過聖芳濟各的女生嗎!前醫管局主席胡定旭是會計師,不是醫生,任主席年期最長,知道醫管局的問題所在,接受電台訪問時建議容許英聯邦國家醫生以及在全球100間最傑出醫學院的畢業生免試在港執業,值得市民大力支持。現任主席梁智仁是資深醫生,大概不敢說這樣的話!一些醫生又批評胡定旭,指如准許港人子弟醫生免試回港在公立醫院掛牌,是向權貴子弟開綠燈,顯然是誤導!權貴子女讀醫,早知留學劍橋也回不了香港,故此醒目之至,在海外讀IB,以Non-JUPAS途徑考入大學醫學院,擠出本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