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妻》的英文名是The Wife,港譯加多個仁字,倒要揣摩譯者用意,是仁慈還是仁義;更好奇這美國婦人如何讓香港觀者信服,她符合儒家文化的道德標準。
故事不複雜,某諾貝爾得主全靠妻子捉刀,在頒獎禮上兩人隱瞞多年的「合作夥伴」關係似乎終要浮出水面。全片既有劍拔弩張的夫妻對峙,也有雞毛狗碎的家庭喜劇。創作人員諷刺也同情地展現出作家圈裏人性的懦弱。
乍看上去,故事在說女性解放:內斂的妻無論年輕還是衰老,都周到迷人。而她敏銳的文學品味更是讓丈夫一生自慚形穢;相較之下,虛有其表的丈夫單調可悲,甚至用來把妹的台詞也幾十年沒換。整部戲中他都像個低級動物,面對榮譽無法自恃,面對親人則像暴君,不停進食和搜索性獵物。在代筆代出諾貝爾獎之後,她累積幾十年的忿忿無法抑制,她要逃離要決裂;而他還在頒獎晚宴顫顫巍巍致謝妻子,雖絕不會承認她才是真的作家,還是要表達沒有愛妻就沒有今天的我。
但看得深些,我更覺得這騙局本就孤掌難鳴。她當然可以怪罪父權社會沒有給女性足夠機會寫作出版,但同代作家後來還是出了不少女性大師。她也不是沒有享受創作的樂趣與碩果,她的丈夫在家洗衣燒飯,版稅買來的海邊小屋,她住了一生。這是一筆兩廂情願的交易,交易雙方都有慾望,更有恐懼,誰也離不開誰。她是他的繆思,他又何嘗不是她的,一部部小說寫的都是他的出軌和她的憤怒。
所以末了,她沒有揭發。也許仁妻的仁字,是個通假字,所謂仁妻,實乃人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