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陳太話想唔到買巴西雞翼會牽涉到碳足跡,氣候轉變,內裏隱藏階級對抗嘅問題,覺得世間事如此複雜,怎麼管得了,佢話,去到大埔街市買菜買肉,如果要考慮埋碳足跡,腦袋一定會打結,不如首先請政府搞掂日常嘅垃圾處理問題先,食完巴西雞翼,餘下嘅骨頭應該如何處理?
此事又係高深學問,睇林夕寫台灣人如何處理垃圾分類,有好多規則,少不免涉及收費,又係要講錢,分類完之後,何者再循環,何者可收費焚化掉,何者送往堆填區,在在需財,以香港地少人多,土地昂貴嘅情況嚟睇,建設三四個焚化爐(最新科技科學化之焚化爐,可去歐洲澳洲取經)以輔助堆填區,睇怕較為實際。但一講焚化爐,環保人士又有爭議,議論不止。
沙田陳太聽到一頭煙,話唔好再講咯,留番畀林鄭特首與局長處理啦。當日晚上佢要同男家親戚吃自助餐,到沙田凱悅酒店去也,沙田凱悅咖啡室以往經常滿座,唔易訂位,但陳太一打電話去就訂到十幾人枱,佢都有少少意外,不過食完之後,佢報告話:「細路搏命食甜品,唔捨得走,大人就冇乜好食,好彩叉燒幾好外同埋三文魚刺身幾正。食完就知道點解即日可以訂到位。」
算了罷,新年食自助餐無非係想細路高興嘅啫,姑媽孫女聰明伶俐,在馬鞍山一間學校讀小學二年班,中文及算術都極高分,學校話要佢入精英班,原來所謂精英班,就係微調教學語言,由廣東話改為英文,用英文教算術,孫女C嘅成績立即倒退。點解精英班要用英文?簡單到極,自從董特首正式將香港學校分為英中與中中之後,中中唔准用英語教學,英中唔准用中文教學,英中物以罕為貴,位位家長都想子女入英中,故此一般小學(唔係女拔,男拔附小一類)就搞精英班,一校兩制,精英用英語教,目的係希望學生能夠容易啲入到英中。沙田陳太聽見姑媽孫女怕英文,即時林鄭月娥上身,但唔問三歲小童暴龍嘅英文係乜,深得滯吖嘛,問孫女C,你食飯嘅水果係乜呀?答:「西瓜!」問:「西瓜英文係乜呀?」孫女C瞪大對眼,搖頭話:「唔記得。」又問:一杯水嘅英文係乜?小女孩又搖頭,於是轉問佢阿媽:「佢平時冇學英文嘅咩?」阿媽苦笑:「我唔識英文,平時喺屋企教佢算術中文,佢就進步得好快。」陳太心諗自己又犯忌嘞,識得答林鄭月娥問題(暴龍英文係乜)嘅小童,肯定屬另一個,與一般平民學校有階級差距(class divide),香港兒童自小如此,長大後香港社會怎麼不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