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步才行 - 楊靜

寸步才行 - 楊靜

週末約朋友敍舊,約在兩家書店。住港島的朋友就和她約在見山書店,那店小但佈置巧妙,方寸之間有序而美。店主人是文藝界,又有懷舊的情意結,可以發現不少八九十年代香港及其他地方的好作家,還有些另有一方天地的藝術家畫集或文論,一坐就是一個下午。樓上有舊版書和長桌,會文友再好不過。店主人和店員都是女仔,溫柔大方,像自家姊姊那般招呼你。

週六和舊同事約去另一位舊同事開的生活書社。地址在元朗,因近地鐵站,反而更快到。但大家都要約很久才去,總覺元朗山長水遠。生活書社在市民社區,我去是午飯時份,路過好幾家排着長龍的燒鵝店,熙來攘往的人流好生熱鬧。書店因而有煙火氣,面積不小,寬敞明亮,書多而雜,細看也能看到店主人的品味,蠻多公民社會、永續發展、反殖理論的新書。二手書我估是朋友送的多,仔細淘有很多精而專的寶貝,價格只要三十、四十。樓上是活動空間,沒來得及上去看,但聽得到飄下來的歡聲笑語。店是同事和女朋友兩人運營,不時有二人熟悉的街坊和朋友來買書,也有店裏販賣的公平貿易產品的,這一種人氣讓來者放鬆享受。

我一般在新界東,身邊並沒有這樣的書店。獨立書店的好不止在賣好書,更在書聯繫的社群:買賣、贈送書或其他物件,講座、讀書會、放映會中相濡以沫,這些是連鎖書店沒有的。

可整個香港的文藝機構分佈堪比我城的貧富差距,港島一個下午能做的好玩事五花八門,到新界就屈指可數。同事說正因如此要在元朗開店,不過雖然地方因西鐵和九巴四通八達,但社區以外的人還是嫌遠不來,「香港人只喜歡去家樓下的地方」。大家好像接受了港島、九龍才有文化,朋友說這是大港島主義。我笑的時候有些慚愧,他已在元朗開了書店,而我只是在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