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陌度阡】育苗起秧

【越陌度阡】育苗起秧

【越陌度阡】
農諺有云:一月瓜二月豆。

意思是過年後第一樣工作就是下瓜類種子,其次才是豆類。夏栽瓜豆的日子到了,農民要早早準備。我們常吃的葉菜多是寒冷天氣才長得好的,但瓜豆則相反,溫暖潮濕才能生長快速。可是到了盛暑七八月期間,那些瓜瓜豆豆也是受不了酷熱、颱風與暴雨的光顧。農夫都會想比別人早着先機,早一點下種早一點收成,價錢好又可以避開風雨,聰明的農夫們就必須涉獵「育苗」與「起秧」的秘訣了。

騙種催芽 保濕放灶頭

農曆正月的天氣一般都仍然寒冷,平常多是十多二十度左右,更不時有持續低於十度的日子。可是瓜類的種子卻最少要二十度才開始萌發,三十度就最理想,而且要一直保持多天才行。就算日間炎熱,如果晚上仍然寒涼,也是發不出芽的,所以農夫便要想辦法「騙」種子,以不同的方法保溫保濕催芽,古老的方法有幾個,跟大家分享一下。從前鄉間家家戶戶都有一個燒水的灶頭,為省柴火,大多建在屋內近門的一角,不怕寒風或是下雨,那是最好的催芽場所。農夫會以弄濕的草紙層層包裹着種子,再放於瓦罐之中蓋好,天氣夠溫暖的話就放在外面曬太陽,晚上則放於灶旁。如果特別寒冷,更會藏於柴火已滅的灶頭之內,明早才再拿出來。順利的話,種子一星期後便會發芽,跟着便可以育播在向陽的苗床田地上,晚上覆蓋上厚厚稻草,直至長出葉子才成。可是,從前的冬天比現在要冷得多,只要連續數天陰冷,已經濡濕的種子便會壞掉,要再重新下種。灶君爺可不是二十四小時工作,灶頭催芽法也要配合日間的陽光,不出太陽還是不行的。

人體保溫 種子藏胸腹

那就要解決「恒溫」一關了,有些甚麼是全日也有三十多度的呢?就是農夫自己了。有些人會用「人體催芽法」,把濕種子包在膠袋中綁縛在胸腹之間,寸步不離,完全不受天氣影響,缺點就是有點麻煩,也不能大規模催芽。而我父親的進化版就利用了從前冰箱背後的散熱線及壓縮機,把罐子放在裏面,不用幾天瓜種便露出白芽了。不單是催芽,父親也會砍些竹子再破開,弄成半圓形插在田地上弄個拱架,並覆蓋上透明膠膜,做一個約三呎高,十幾呎長的「冷床」(Cold Frame),撒佈黑色的草炭灰在田面用以吸熱。最初,催芽後的種子都會直接施播於苗床田地上,但地溫不易提升,效果仍未最好。父親又心生一計,在天光墟收集排檔食肆的即棄「發泡膠」盛器,DIY一個個苗盆,育苗一株一盆,規模越發增大,最後更直接購入幾百個「發泡膠」碗育苗。「冷床」跟溫室(Green House)不同,規模小得多,也因為小,所以恒溫效果比不上溫室,日間出太陽後,不用一小時便已升上四五十度,必須打開降溫,傍晚才再蓋好。香港的冬天不比北方,一個冷床已經可以讓我父早得先機,種出好瓜好豆了。提到豆子,我家是種豆角的,豆類比瓜類更怕冷,所以才有「一月瓜二月豆」的說法,但我家有秘密武器,便不大理這些了。到了現在,父親教我的「催芽保溫」大法更進一步,我已經有自己的溫室,更用上了專業的催芽育苗恒溫系統,加上全球暖化問題,原本用於農曆的「一月瓜二月豆」說法已變成陽曆的一二月了,相信以後原本的農曆諺語可以直接用於陽曆啦。

瓜類種子至少要二十度才開始發芽。

現在科技進步,「催芽保溫」方法已有進步。

撰文:坪原猴
新界邊鄉成長的野猴子,拾起父母的鋤頭想保着最愛的農村風光人情,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赤腳走阡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