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周記】以眾神視界 覽眾山

【野人周記】以眾神視界 覽眾山

【野人周記】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這兩句詩,抒發宏大志向,自己卻另有解讀,登絕頂,非為征服,而是要開拓視界。絕頂是登了一些,但我等凡人,只能腳踏實地,想多看一點?可以,但比絕頂更高,那要騰空,如天上眾神般俯瞰大地。

小時候經常夢見自己身在半空,不是乘飛機,是自由地騰空飛翔。朋友說笑,說是因為我不肯腳踏實地,我也不忘自嘲一句:「應該還有點離地」。關於夢境分析,古今哲人與心理學家們向來眾說紛紜,分析心理學創始者、瑞士心理學家容格(Carl Gustav Jung)認為是做夢者渴望突破某種限制。從心理學角度,有說是跟冒險的慾望有關,又或者某些自由受到掣肘,可能是現實生活中無法表現或被壓抑的心情和看法, 夢者希望通過「飛」來逃避內心的壓力和衝突。從小便是長輩眼中的「乖男孩」,初看到這類分析,腦袋中忽然「叮一聲」,高中時獨自離家負笈海外,確實有種被「放鳥歸林」的感覺,繼而愛上遊歷四方、登山溯澗,也似乎印證了上述說法,不過葉公雖好龍,自己對操作器械和腳不着地,都有一種不能克服的心理障礙,故並未真正的「飛」過。

乘動力滑翔傘 空攝七大洲最高峯

Naoh(山本直洋)是十多年前到知床半島旅行時認識的日本朋友,當年二十出頭的他,曾當過著名風光攝影家三好和義的助手,因為熱愛知床的自然美,特意跑到旅舍當暑期工,趁機會深入體驗自然。兩年後他到訪香港,我才知道他已成為一位自由職業攝影師,專注於高空攝影,工作時乘坐的,更是非一般的單人動力滑翔傘。其實也不意外,聽Naoh說過,小時候的他,每晚都在做飛翔的夢。酷愛自由、勇往直前、坐言起行、來去如風,種種特質,都是我等望塵莫及的。

當年迷你無人航拍器才剛出現,技術還未成熟,用飛機或直升機拍攝,成本也高昂,既靈活且較便宜的動力滑翔傘,給了Naoh不少工作機會。不斷看到他在世界各地穿梭拍攝的消息,一會兒在東非,轉眼又現身玻利維亞「天空之鏡」;剛發表完日本北阿爾卑斯群峯雲海影集,又見他在挪威如雄鷹般穿越峽谷。翱翔天際,以眾神視界俯瞰群山,依然是他最愛的題材。正以為他會一直當隻「沒有腳的鳥」,然後接到他結婚的消息,女兒出生後,臉書上更常看到他揹着女兒做飯、十足住家男人的短片。

兼顧家庭,沒有妨礙Naoh的專業,十年間得了多項攝影大賞,只是近年的腳步確是慢了下來。剛踏入四十歲的他,毅然決定作另一次騰飛:用四年時間,以動力滑翔傘空攝七大洲最高峯。在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區飛行,得面對空氣稀薄、天氣變幻無常、支援困難等種種難題,風險極大。為甚麼不用直升機或無人航拍器?現時航拍器的技術已經突飛猛進,但仍未能在6,000米上空飛行;除了特種高山救援直升機,一般民用直升機,只能在4,000米以下安全飛行,況且在機艙內拍攝,總有盲點死角,不如滑翔傘般靈活自如,拍出更真實、更有力的作品。當然,另一個主因,是Naoh喜歡親身感受空氣的溫度、風的吹拂、大自然的壯觀。

2011年日本東北大地震後不久,Naoh是率先以動力滑翔傘飛入石卷及南三陸町拍攝災場情況的人。優秀的攝師,不單止追尋美麗與壯觀的影像,也會努力求真,高空攝影師更具高度與能夠飛越藩籬的優勢。的確,就像齊柏林的《看見台灣》,之所以轟動,是把最美麗,也把最傷痛的台灣,全都收在他的鏡頭裏, 讓大家看到壯麗風景背後腳踏實地難以看到的真相。單是以動力滑翔傘飛越七大高峯,經已是創舉,但Naoh追求的,並非冒險時的剎那腎上腺素飆升,又或者事後的榮耀,「作為攝影師,我一直希望拍出能讓大家真實地感受這個地球的照片,拍攝七大洲頂峯,是要好好記錄這些地球自然環境的現狀。」

註:Naoh(山本直洋)正出售攝影作品,為「空攝七大陸最高峰」計劃籌募經費( http://www.naohphoto.com/summits.html),網頁稍後會有英文版本。

空攝靜岡縣,飛越富士山。©山本直洋

乘動力滑翔傘的高空攝影師。©山本直洋

撰文:Daniel-C
好山愛水的城市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