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畢彼特請向《李屍朝鮮》學習 - 方俊傑

【西遊記】畢彼特請向《李屍朝鮮》學習 - 方俊傑

【西遊記】
去年,搬屋,刻意添置了一塊麻將板一副麻將。太太金星妹問我:「我都未見過你打牌,買來做乜?」「我打㗎,過年,過年會打。」我答。結果,過完年了,麻將板和麻將還是原封不動。時間都留來一個人觀看電影和煲劇。

不想承認也只可承認,要集齊親朋好友在同一個時空做同一樣行為,越來越困難。即使身處不同空間,也不容易。以前,選擇不多,《義不容情》和《大時代》能夠集齊全港市民同步收看同一集;港姐、台慶、總選,是真真正正的集體回憶。喜歡外國劇集,不可能不看《老友記》(Friends)、《X檔案》(The X-Files)、《東京愛的故事》、《悠長假期》。現時,渠道太多,選擇太廣泛,方法太容易。同一套《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有人逐集逐集追,有更多人集齊一季一次過,甚至有人等到終極大結局才一氣呵成。除了世界盃決賽,大概再沒有甚麼娛樂項目做得到全球同時關注。

何況,也不會人人追看《權力遊戲》。你可以看吳謹言的《皓鑭傳》,可以看常盤貴子的《Good Wife》。即使只看美劇,打開Netflix,最新的《性愛自修室》(Sex Education)、《俄羅斯娃娃:輪迴派對》(Russian Doll),《安眠書店》(You),套套好口碑;還未計對家Prime Video也有套得獎的《The Marvelous Mrs. Maisel》,年底又話連迪士尼也加入戰團。可以想像,以後,只會更加你有你睇我有我睇,一家人一齊食飯,個個談論不同劇情。人人愛懷舊,正常,因為只有舊人舊事才能夠換到共鳴。

六集四小時 資源更集中

選擇無限,時間有限,讓我排次序,韓劇從來不入流。遠古時代的《藍色生死戀》,很婆媽;到近期少少的《來自星星的你》或者《太陽的後裔》,坊間如何大熱,我看了頭一集,也頂唔順。直到《解碼追兇》(Signal),才改觀,明白韓劇水平跟韓國電影一樣,無論在故事創作還是製作,好起來,一流!《解碼追兇》贏在劇本,編劇金銀姬有新作《李屍朝鮮》(Kingdom)面世,很多平日不看韓劇的朋友,也看了。居然讓我產生一種時光倒流的感覺。

吸引,因為短。六集,加埋才四小時左右,由頭看到尾也不太疲倦。當市面上出現無數競爭對手,篇幅短變成武器。同樣冒險地開套新劇,開套六集的,機會成本遠較開套十三集為低。投資者也有着數,即使質素太差,要腰斬,也不致太過浪費。製作單位亦有好處,資源比較集中,《李屍朝鮮》的導演金成勳講到明,每集製作成本平均較高,才拍得出現時水平。拖長集數的話,難免要將就將就。根本三贏。可以預料似《李屍朝鮮》模式的劇集,只會越來越多。

便要改變心態去遷就。看《李屍朝鮮》頭五集,要動作有動作,要驚嚇有驚嚇,要勾心鬥角有勾心鬥角,節奏明快,拍得出喪屍的飢餓感,應該收貨。是去到第六集才大鑊,鋪好了的高潮沒有如預期般出現,完全不是《解碼追兇》那種扭橋扭到出神入化的驚艷。咁就結局?實實在在未結局!你以為每一季都是一個完整故事?《權力遊戲》第一季尚且把男主角Ned Stark殺死,工工整整地炮製出一個終結,才引出第二季的開端。舊了。《李屍朝鮮》的第一季,似一條超長的預告片,或者,一篇導讀。沒有任何答案,只有一大堆伏線,如果還抱着傳統思維,是會看得很無奈,甚至氣憤。接受現實吧。生意難撈,喪屍群襲擊人類,拍出來不是不好,但喪屍量不夠大的話,不好看;喪屍一多,就貴,還是等第一季出了街有生意,留到第二季才加碼,穩陣得多。連Brad Pitt套《地球末日戰》(World War Z),全球票房五億美金,開續集,吹到找來David Fincher執導,也因為預算太高,被電影公司打入冷宮。每個人都在見步行步,有幾多夠膽all in?

撰文:方俊傑
觀塘長大,壹仔打滾,偏愛西片、西劇、中日韓美女。利物浦悲慘球迷,非西人一個。facebook : 方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