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2016年獲選為美國總統後,當年三位亞洲大富豪企業家,分別是阿里巴巴馬雲,鴻海富士康郭台銘,軟庫孫正義。特朗普稱呼馬雲為Jack,攬膊頭,請馬雲到美國辦事業,但馬雲在師範學院讀書年代,已加入共產黨,與特朗普拍過照,講了一番漂亮說話,回到北京,相信向習近平匯報了,之後投資美國云云,至今不見動靜。
孫正義也與特朗普攬頭攬頸,單料銅煲格,特朗普聲稱軟庫會在美國投資720億美元,自說自話,孫正義與軟庫私募基金表示投資海外,在美國買入私企,初創科企的股份不足為奇,應酬一下特朗普,意思意思,是可以的,但這位韓裔日本人也是拍照留念之後,並不着緊跟進軟庫在美國投資,720億美元支票不見有兌現跡象。
台灣人郭台銘便不同了,台灣的總統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對他沒太多巴結,交情一般;台灣人特別崇美,一聽見特朗普招呼他見面,喜不自勝,一副相公厚我的面孔,立即答允了特朗普的投資要求,加上威斯康辛州給予稅務優惠,便答應到威州設廠,還恐怕遲則有變,去年六月便邀請了特朗普出席威州富士康新廠動土禮,於是郭台銘大大有面子,在台灣鋒頭之勁一時無兩。
富士康是蘋果iPhone的大供應商,在大陸聘用數十萬工人,雖說是高科技產品,實質上倚賴大量勞工為蘋果電話加工裝嵌。這樣性質的工廠,到威斯康辛作甚?雖然有稅務優惠、地租優惠,但膽粗粗應允聘用13000名美國工人為蘋果加工?成本怎麼計?根本不是生意眼,大概是郭台銘給特朗普關顧的眼神融化了,富士康才大膽成為全世界第一家答應特朗普,真的往美國設廠的企業。我們考察一家上市公司是否值得投資,創辦人兼主席的私人作風必須考慮及之,郭台銘或是創業天才,但鴻海集團收購SHARP(聲寶)已值得注視,富士康到美國設廠更純粹是政治虛榮,為結交權貴而作出的非理性經濟決定。這樣的公司的股票,不值得長期持有,只宜短炒。好了,最近富士康高層對傳媒透露威斯康辛州廠房大概只會用作研究開發用途,不事生產。碰巧歡迎郭台銘的共和黨州長Scott Walker去年敗選,民主黨州政府立即表示不滿,白宮也感到尷尬,郭台銘在美國傳媒的形象插水。做生意要打生意算盤,大老闆以為結交總統可以擴大生意,那是非常落後的想法,很不幸,郭台銘還是擁有一套殘舊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