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去台灣,絕大多數時候不是行路,便是行山。台北捷運沿線,多的是登山步道,象山、景美、新北投等等,起點都在捷運站附近,行完全程不過是三兩個小時(主要是人多,否則一半時間足夠)。
第一次在台灣行山,是很多年前去阿里山,走入山中,被規劃及維護良好的登山步道吸引,一行便是六個小時。因為沒作長時間行山的準備,鞋子不是很合適,走到腳底起水泡,還是不捨得停下來。接着便去日月潭行登山步道。
台灣各地區都有設施完備的健行步道、登山步道,由政府規劃設計,出入口一般設在交通方便的地方,難度不高,旨在鼓勵民眾參與運動並藉此機會親親台灣大自然,許多步道甚至是親子級別的,老人、小朋友都有能力走完全程,或一段路程。沿途有文字介紹樹木及花草,方便家長向孩子作解說。
台灣人很喜歡去行山,在山上見到很多帶着小朋友的家長,在書店也見到很多這樣的親子畫面。相形之下,香港家長假日多數帶小朋友去商場或酒樓,就乏味得多。
一月尾,在香港跟朋友也行過一次山,從索罟灣行去榕樹灣,幾個月前山竹來襲,沿途仍有許多斷樹枝木橫「屍」路邊,無人執屍。香港政府忙於填海,大約沒有多餘資源維護這些登山步道。從新聞更得知部分行山徑有山賊出入,在香港,連行山都不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