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鏡線索】
近月科技界最轟動嘅新聞,係新聞網站BuzzFeed大裁員。問題係,科網公司大裁員周不時都有,咁點解呢單特別轟動?
大家都知,互聯網為新聞業帶嚟好大改變。第一係發行。消費者好少留意發行,我曾經短時間坐過《蘋果日報》嘅鋤報會,仲記得第一個環節,就係講發行,我當時好奇怪,發行咪就係搵人送報紙去報攤,有乜好討論?後來先明,原來中間牽涉好多人事利益,而發行好壞,係直接影響銷量,即係其實有多少marketing嘅功能。互聯網世界,就移除咗呢一塊拼圖,內容一按直送到讀者手上。
另一環係印刷,印咁大叠彩色紙要用好多錢,有咗互聯網就唔使印,慳好多。發行同印刷,有啲報館自己做埋,有啲自己做一樣外判另一樣,有啲兩樣都外判,唔同市場又有唔同嘅計算。
傳統報館要借互聯網移除印刷同發行嘅成本,係相對容易。但之後觸發其他嘅轉變,包括善用社交媒體做宣傳兼發行,投資維護網站同手機程式,同埋改變新聞流程去迎合即時「印刷」,呢幾方面加埋,係好大嘅挑戰。
出版成本障礙消失 眼球競爭者眾
有啲傳統報館轉型失敗,衰落執笠。剩返低嘅,轉型緊。道理上,最容易嘅係第三類,嗰啲建基於互聯網新聞公司,即所謂with internet assumptions。容易因為本來就乜都冇,唔會有轉變嘅困難同阻力。呢批生力軍裏面,做得最出色嘅係BuzzFeed,大家贒住佢點做同做成點。但當連佢都做唔掂,其他生力軍就諗其實有冇得做,轉緊型嘅傳統媒體就諗,就算轉到都可能得個吉!震撼可想而知。
咁下一個問題係,點解連BuzzFeed都搞唔掂?
第一係眼球競爭問題。印刷同發行係高成本,但從另一個角度睇,呢兩環本來係入場障礙,令世界各地嘅領先嘅報紙都賺得到近乎多頭壟斷嘅利潤。換句話說,互聯網之前嘅報紙市場,主要係中至大型公司嘅競爭。當高成本障礙消失,加入報業市場嘅成本大幅減少,就引嚟大量嘅競爭。去到一個極端,一個facebook普通用戶隨手分享自己隻貓嘅搞笑相,喺搶眼球嘅角度嚟睇,都係一個出版競爭者。
落廣告要有精準數據 暴露報紙弱點
第二個問題,係眼球同收入關係改變。報紙服務兩種對象,讀者之外,就係廣告商。廣告商從來唔關心讀者,冇廣告商落廣告係為咗支持讀者睇到某某報紙。廣告商唯一關心,係說服目標顧客買自己嘅產品。喺互聯網之前嘅年代,廣告商冇更好嘅方法吸引目標顧客,報紙讀者已經係最接近嘅選擇,於是報紙努力增加讀者,就等於廣告商會多落廣告。
即係話,報紙服務讀者一向冇問題,互聯網時代問題只係多咗好多對手。但報紙服務廣告商,就好一般,只不過廣告商冇得揀。但到咗互聯網時代,有Google、facebook等等做到好精準,以人為單位嘅廣告產品,報紙廣告嘅弱點暴露晒出嚟。唔係廣告印喺紙度定show喺個mon度嘅問題,而係廣告已經變成一個科技同數據問題,而當中最頂尖嘅廣告科技同數據,就落喺兩間地球最多用戶嘅科技巨擘手上。
押錯注 instant articles虎頭蛇尾
係,Google同facebook本身唔做內容,都要靠其他人提供內容,但係一邊得兩間公司Google同facebook壟斷,另一邊有近乎無限嘅競爭,廣告錢最終落入邊一邊個袋多啲,唔難估到。之前facebook好似釋出善意,推出instant articles,令一眾包括BuzzFeed嘅媒體憧憬FB會睇長線,照顧大型內容供應商嘅利益,結果FB不敵自己嘅短期交數壓力,兼且因為fake news問題決定減少畀流量媒體,instant articles虎頭蛇尾,BuzzFeed等公司押錯注。
咁做大眾新聞同內容有冇辦法生存?經此一役,各地媒體大概會更加果斷去搵其他出路。道理上,至少有兩種可能。一,喺廣告產品方面同Google同FB競爭,正面打冇得贏,惟有搵方法側面打,例如有冇可能發揮地頭蟲優勢做啲兩巨擘唔值得做嘅網上網下接駁,但係產品開發成本可以好高。二,決心唔再靠廣告錢開飯,例如靠直接收用戶錢經營,但係做最大公因數賣廣告嘅內容,同做用戶肯畀錢睇嘅內容好大分別。仲有個可能,去到某個位變成媒體靠各地政府用公帑或其他維穩資源去養住,當然呢個模式本地讀者早已經見怪不怪。
撰文:宋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