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食惜物】
本地剩食問題越見嚴重,放眼世界,其他國家又有甚麼應對措施?在南韓,市民要棄置廚餘,便要購買專用的食物垃圾膠袋,按膠袋不同大小收費。
此外,部份住宅區設有特別設計的智能廚餘收集桶,以智能卡識別住戶身分,住戶棄置廚餘時只需要在儀器上碌卡登記,垃圾桶便會自動計算並記錄垃圾重量,再按量每月向住戶徵收廚餘費。當地政府於2005年立法,禁止任何人在堆填區傾倒未經處理的廚餘。廚餘經處理用作施肥、農場飼料或轉化為能源。只有小量無法處理的廚餘方可以垃圾形式棄置,減低廚餘棄置量。
法國是首個國家立法禁止大型超級市場銷毀尚未過期的食品。商戶須將有關食物轉贈予慈善機構或食物銀行,違例者可遭罰款或監禁。
而歐盟亦有計劃,針對可長期擺放的食物,例如咖啡和意粉等,豁免它們須附有「最佳食用日期」標籤的規定,減低食物浪費。
記者:沈敏怡
攝影:鄧鴻欣、蕭志南、周芝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