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長期被美國左膠騎劫,政治正確高於一切,戲碼一年弱過一年。
八九十年代,荷里活電影仍神采飛揚:「莫扎特傳」、「月黑高飛」(大陸譯「蕭申克的救贖」)、「沉默的羔羊」、「舒特拉的名單」、「雷霆救兵」,經歷時間考驗,俱人性深層刻劃的電影史朝聖之作。
由「斷背山」那一屆開始,奧斯卡的幾個大獎,都要過左膠政治正確主題先行那一關,今日你還記得三兩年前的「月亮喜歡藍」否?或者與保守派佛烈雅士提相比歌舞軟腳蟹低三班的La La Land?
女性主義種族平等皆自由,LGBT,是個人權利的選擇,通通沒有錯。這許多年,他們的陳述,全世界都聽到了(fully acknowledged ),而且西方社會,廣為尊重,因此,不必再用大電影的銀幕,沒完沒了向全世界說道理宣教。
即使LGBT,我希望大愛包容的西方戰士,不要眼睛自戀地盯着安全的自己,可否勇敢地,轉向拍一個遜尼派阿拉伯男同志與一名什葉派伊朗變性人的戀慾故事,全球推出,編導遭到伊斯蘭世界的追殺令、近半個地球的國家終身不准入境,而由川普的共和黨政府,挺身而出,提供人身保護?
做到這一點,才是推動創作思想自由,真正的政治正確主義,兼教化愚頑、發聾振聵,本人一定起立致敬,我話你好嘢。
二流的創作人,三流的自命知識份子,躲在安全的地方,只識詛咒川普,以慰藉平庸怯懦的心理,對於世上的極權,不敢發一言,這種人有個卵用?眼高手低者,個個想出頭。
即使同性戀主題,「蜘蛛女之吻」和「戰場上的快樂聖誕」,比英國的My Beautiful Laundrette和什麼「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高許多;威廉韋勒的「雙姝怨」,講女同志心事,六十年來沒有一部後進可以超越。因為這件事,古今中外,永遠只有往含蓄處講,才好看。若銀幕兩男盡見赤條肉搏,樂此不疲,只是「發聲」,或者春宮,不是能得獎的電影。
有人會抬槓:那麼大島渚的「感官世界」,算不算是春宮?Come on,這個問題,三十年來各電影課程都討論透,太Cliché了,省回此問,可否。
今年有一低調佳作:Glen Close的「仁妻」,英文The Wife,除了最佳女主角,俱得不到主要提名。奧斯卡全球直播,收視率年年俱跌,不是沒有理由。今年又直播了,大家不要在手機上看,關機,各自打麻將、洗腳、唱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