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意思是,在公眾地方,有必要表演母愛氾濫,童真滿瀉嗎?更可怕是,超齡的童真。
任何刻意、高調、強迫症、在錯的時間、錯的地點、低端的表演溺愛,自覺或不自覺地意圖贏得注目,或自我感覺良好,都是一種心理不平衡。你有那麼欠缺存在感嗎?
先說母愛氾濫。地點:一間拉麵店;人物:一對父母,兩個兒子,目測一個5、6歲,一個8、9歲;事發時:一家人在等麵到,店員領我們到他們的鄰桌坐下。記着,是日式拉麵店,客人之間幾乎沒有私人空間可言。在香港,就算是高級餐廳,餐桌之間,又可以有多不受干擾?
孩子的母親,不知是怕孩子悶,還是自己太需要善用時間,太需要展覽母愛,拿出了一本大大的故事書放枱上,開始大大聲給兒子講故事,大嗱嗱光天化日,上演台慶劇之「親子熠熠滿東華」。旁若無人,唯我讀書,周邊食客全體側目。
媽,我極不期待的畫面出現了!她發出十級擾民之聲,對別人的驚惶目光視若無睹,眼中祇有自己及小兒子。我心中霍然彈出一個《國產凌凌漆》的周星馳,淒厲哀怨的問:「點解咁做呢?」
他的媽放大嗓門,扮感情豐富,即是「撚聲」,又方法演技又飆高音,已夠可怕,還要用英文說故事!高8度:"Look!"
唔通連個天都玩我?是非常不純、災難港式、極度強姦英語的發音,你仲要咁大聲?救~我~呀~~呢位auntie,何必呢(哭腔),我不過想吃碗拉麵啫,你放過我好嗎(泣血)?
諸位港式怪獸家長,別以為閣下時常和外傭溝通,你的英語會話和發音,便會突飛猛進,OK?本來,你的英語如何,也不證明你的品格如何,英文不濟又與誰何干呢?但,在公眾地方表演親子,大聲高音逼別人聽你用英語說故事,就是行為不檢,就欠品了。
為什麼你覺得你的小兒子要24小時被entertained,為什麼你認為你倆的康樂,比別人的康寧重要?
面斥不雅。有一種教養,叫在公眾場所尊重別人的空間。
我見拉麵店離她們最遠一角,有空枱乙張,急與店員共識轉枱,以見鬼的面青倉皇,裙拉褲甩落荒速逃。
幾時開始,「被親子」成了一種瘟疫,肆虐公共空間。父母們噁心地通街表演溺愛,為了子女的「幸福」,犧牲旁人的well being。沒有什麼比他們公主王子的歡樂和任性重要,沒有什麼比他們的父母溺愛極權。父母都忘了,其他人在公共空間,都有不被干擾的權利。
得體地餵哺母乳,尊重自己,不唐突他人,絕對沒問題,但縱容仔女在商場踩滑板車,還要撞到、碌到他人,竟覺得別人要包容他們的童真,就是自私、欠品、沒家教。半點也不好笑,撞傷、撞跌老人家怎賠?
心理學家視這些為:incompetent parenting,父母以過度溺愛,彌補自己不懂做家長的不安全感,以過度關愛,減輕平常工作忙碌的罪惡感。既無做好榜樣的能力,也無好好管教的能耐,家長在公眾地方行為自私,便養出自我中心的孩子。被驕縱慣的小孩,日後容易成為惡霸小學雞,又不懂控制自己的情緒。
至於氾濫而超齡的童真,則發生於電梯之中。電梯,不是你家中的私人地方,電梯,是密封的空間,大聲說話已很炒耳,外國的禮儀專家,認為不應在電梯內大聲談話,也不應高聲講電話,騷擾別人的耳根,是為品。時運低,我遇上一名年約12、13歲的女童,大聲在電梯內唱歌,我是歌手自high其樂,父母親竟然很欣賞似的。
女孩不是兩、三歲,年幼得難以管束,也不是不足歲,無法管教的BB。十幾歲了,你還在電梯"Let it go, let is go",引吭兒歌《Frozen》,唔好笑囉,手舞足蹈,公主病末期嬌嗔爆發,全電梯的人面面相覷,強忍噪音。尖銳之聲不忘走音,太難受了,天下間最遠的旅程,是千盼萬待這電梯到站。如果問我這程電梯feel like多久,我會說:一萬年。
我忍不住把食指放嘴前示意她靜一點,她看見、她的父母看見:無動於衷。還肉麻當有趣,笑笑的覺得自己的公主勁可愛。港女是這樣煉成的。我的另一隻手指簡直蠢蠢欲動,心中已經掌摑了他父母、每人至少5 次。
友人說,「冇㗎喇,呢一代家長唔管教㗎」。Incompetent Parenting,無能家長,真是公害,累人累物累仔女。冇家教不等於有性格,祇出賣了你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