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周記】消失的冰川 替罪的羔羊

【野人周記】消失的冰川 替罪的羔羊

【野人周記】
美國中西部近日因「極地渦旋」來襲,陷入攝氏零下46度酷寒,另一隅的澳洲,卻創下史上最熱一月的紀錄,錄得超過40度高溫。南北半球天氣各走極端,固然震撼,同一時間格陵蘭冰融加速的報道,卻沒有引起太大關注。八成面積位處北極圈內的格陵蘭,長年冰封,近年夏天氣溫卻升至零度以上,冰蓋表面融化速度比2003年時快了四倍,若全部融化,海水便上升6米,全球大部份沿海城市將被淹沒,包括香港。

格陵蘭遠在千里,尚未踏足,多次到海外登山,更常目睹的氣候暖化現象,是加速消融的冰川。喜馬拉雅山脈被稱為「世界屋脊」,同時也是「亞洲水塔」,亞洲主要江河的源頭,因全球溫度上升,冰川融化速度加快,種種惡果,首當其衝的,是「山之王國」尼泊爾。

海拔3,540米的山城曼南(Manang),是尼泊爾熱門徒步路線「安娜普納大環」的中間點,登山者一般會在此停留一天,作高度適應。當海拔高度上升,空氣中氧氣含量下降,身體會作自動調節,但過程需時,最佳的「高度適應」活動,是在日間攀升一定高度,激發調節機制,然後回到較低海拔休息一晚,完成機能調節。我的選擇,是到附近的剛格果(Chongkor)走走,吃過早餐,在溫暖的陽光下向舊城區進發,然後急降到瑪斯揚第河河邊,過吊橋,沿小路走上分隔冰湖和河水的冰磧石堤。

水力發電量不足 晚上長期暫停供電

這裏是剛嘎普納(Gangapurna)冰川盡頭的冰磧湖。海拔7,454米的剛嘎普納峯,是曼南最具代表性的景觀,鎮上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座雪峯。冰川源頭是剛嘎普納峯與安娜普納三號峯之間的冰斗,在一張1952年的黑白舊照中,可以看到當時冰川一直伸展到冰湖,曼南還是條小村,就在冰川盡頭。今天的冰川,已經萎縮了超過三分之二,退縮到接近源頭的冰斗了。全球暖化下冰川急速消融,對於尼泊爾這些依賴冰川融水作資源的國家,影響尤其嚴重。冰川消失,注入河流水量自然減少,河溪缺水,不但影響食水和灌溉用水的供應,還減少水力發電量。尼泊爾長期實施晚上暫停供電,就是因為水力發電量不但無法追上日益增加的需求,反而不斷下降。

湖水急漲要排放 尼泊爾:為大國埋單

冰川退縮後,在冰川前端和冰湖之間遺下一條長而曲折的冰蝕谷,兩邊直崖高聳,崖壁盡是鬆散砂石,崖上嵌着巨礫,搖搖欲墜,有村民沿湖邊進入谷中,緊貼陡壁而行,教人看得心驚膽跳。要接近冰川,得沿叢林中山路繼續上走,爬上崗頂,海拔3,800米的剛格果。

崗頂上經幡飛揚,幾間小屋,還有一間小茶寮,是個絕佳的天然觀景台,可從這裏俯瞰冰湖,視線稍往上移,便是曼南峽谷和剛嘎普納冰川的美景;遠方是祖魯東峯(Chulu East),近處是散落在河谷的曼南屋舍;目光左移,河谷中的巴拉卡村(Braka)映入眼簾,蛇一般的瑪斯揚第河,蜿蜒地向祖魯中峯(Chulu Central)方向流去。下山時走得輕鬆,只是一路上回望那快將退縮到剛嘎普納峯頂的冰川,難免耿耿於懷,山腳下深長的冰蝕谷,再次提醒冰川已經嚴重萎縮的事實。

冰川消失,固然會造成缺水危機,冰川急速融化的過程中,亦暗藏另一種災難:存水量大增,會令冰湖移動,終至冰磧堤崩塌,洪水和泥石流一湧而下,威脅下游城市村莊。位於珠峯基地營以東、海拔5,000米的伊姆扎冰湖(Imja Tsho),近年湖水急漲,尼國防災部門在兩年半前不得不耗資740萬美元展開排放湖水工程,費用佔國家GDP達12%,對這個小國而言,是個沉重負擔。正如總統班達里(Bhandari)去年12月在波蘭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所言,要尼泊爾當替罪羔羊,代各個排放大國製造的惡果埋單,實不公平。

海拔三千八百米的剛格果俯瞰冰湖。

剛嘎普納冰川與剛嘎普納峯。

撰文:Daniel-C
好山愛水的城市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