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台灣家】被遺忘了的信任

【有個台灣家】被遺忘了的信任

【有個台灣家】
前幾天看到有人在網上分享,說起他準備時隔十年後再來台灣旅遊,在旅遊旺季時在台灣訂民宿和租車,那些台灣的經營者因為知道外國人匯款要收手續費,所以都跟他說在line上確定預訂便可以了,大家講個信字,到店付款便可以。這都讓他們受寵若驚,覺得台灣人簡直是佛心經營生意。

放下戒心 感受純樸友善

在現今世道,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承諾彷彿快要絕種了,尤其在越來越不屬於真正香港人的香港社會中,社會總給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教訓和提醒,碰壁越多,讓我們也迫不得已地收起那份天真,人與人之間的戒心也只好越加越強。來到台灣生活快兩年,有人說台灣的生活好像比香港的落後了20年,的確在我們接觸的台灣人當中,大部份的台灣人都是很純樸、簡單和友善。

看到客人在我們餐廳的留言冊寫下窩心留言, 讓我們感受到滿滿的人情味和溫暖。

學習善良 重投信賴

久而久之,我們真的慢慢從台灣人身上學懂那份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承諾,現在我們打電話到餐廳預約用餐,如果最後不能去,我們一定會打電話到餐廳取消預約,因為我們知道,就算是餐廳再小,台灣餐廳的店員,真的會為預約用餐的客人留桌。最近我們忙於裝修新居,無論是購買冷氣機或做地板裝修工程,對方真的從沒要求要先下定金落實。大家在Line說好了開工日期,台幣二十幾萬的冷氣就先運到我們家安裝,待安裝妥當後才把他的銀行入數資料傳給我們,一切也是講個信字,當時我們腦海中第一個念頭便想起,台灣人真的不怕對方賴皮「走數」嗎? 這樣做生意會不會太「蝕底」? 但有時候看到台灣人對陌生人之間的那份信心,總會多少讓我們慚愧,也正好提醒我們要入鄉隨俗,欣賞這份我們快要遺忘了的善良, 讓我們要多多學習。

愛與信任中成長

當然全世界也有好人壞人,只是我們在台灣的這段日子,都幸運地遇上不少好心人,真的讓我們慢慢尋回對陌生人的那份信心和人情味。 記得我們初搬來台灣的第一個星期,有天我們的鄰居按門鈴,為我們送上了一個親手做的蛋糕,他說這是台灣人的習俗,大家可以互相認識,這種陌生又似曾相識的感覺,真是讓我們既感動又驚喜。從前在屋邨長大的我們, 記憶中就是對面陳太煮了白切雞,總會送一點過來給我們吃,旁邊黃太買了個生日蛋糕,也總會給我們小孩送一份。 現在,可能連住在我們對面十年的鄰居,我們也不知道對方姓甚名誰?

有時候我想,鄉下也有鄉下的好!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我還是希望孩子可以在比較單純的環境下成長,不要跟我說甚麼社會世途險惡,所以要讓孩子盡早在黑暗魔鬼的環境中鍛煉長大的歪理。一顆善良的同理心,比甚麼都重要,在一個可以讓人信任和有愛的生活中健康長大,才是我們想給下一代的成長環境。

撰文:Cass(King Kong 媽媽)
80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2017年5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著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