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一年,年頭年尾,都是總結和展望的機緣。2017年尾,應朋友邀,寫點來年展望,兩篇〈戊戌大時代〉2018年1月6日,〈似火流年〉2018年2月17日,分別於鷄尾狗頭,刊於〈名采〉。
我不熱中於寫流年或流運預測,因為我們發明的24節氣、60甲子之類,設下循環,叫人繞着來轉,視之為智慧,其實是自設圈套,不斷重踏歷史,不思長進,行為便變得太predictable。查〈戊戌大時代〉一篇,節錄:「……再轉一圈,是1898年,前後便是甲午戰爭、戊戌六君子、義和團等等……,都叫做戊戌年,都是狂野大時代的樞紐。我們近年累積了新一波的反智經驗,要跨入另一個狂野大時代是很方便的。」另一篇〈似火流年〉:「幾次的戊戌前後,我們都幾乎單挑列強……歷史發展何其相似。似乎我們的單挑能力,越戰越勇。……近期醞釀的對峙,反而更接近金融、貨幣戰爭的開打。」不幸一語成讖。
應朋友邀,還是要應景談談。坊間熱說逢九必亂,是出於對歷史的大概印象,印象也是真實的,不過多避諱說出亂之源、亂之理。說穿了,亦不過因政策倒行逆施累積,以致局面搖盪,終致不論位置高低的人皆難以安寧、煩躁不安,對現狀不滿而思動思變。
粗略的說,我們認識的天干雖然有十,但概念上分五組,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而同一組的成員,前因後果的關係較為密切,但不等於事態的因果會在同組別中的兩年內完成終始。尤其是戊己年,因居中,又成為了前兩組和後兩組的中折樞紐,往往還是時代轉變、大局面轉變的契機。所謂〈戊戌大時代〉在去年開始,今年己亥年便是去年的直接和近身延續,後續會有更深遠的發展和影響。事實上,去年開始了的議題,不論是國際的,還是本地社會的,已經明確地擺在枱上,怎樣處理,處理得如何,便要影響以後的一大段時間,所以稱之為「大時代」。既然大家都已經身歷其境、感同身受了,再做預測,或許已有點畫蛇添足。
己亥年的主題由一顆叫做武曲星帶動,表示「來硬的」,使硬的人不論身分高低,不論勢力強弱,都會來硬上馬、硬推進,所以容易產生衝突,也容易各有損傷,那是亂的根源。回到歷史的印象上看,歷來逢九之亂,都是以強凌弱,直接就是弱者受到壓制,crush down,甚至作出犧牲。主題的另一個角色叫做文曲化忌,懂得排盤法,便知道全球73億人的流年文曲都會處於同一位置,相對於生存環境,意味着普遍地,沒有甚麼人不受一種無差別式的不愉快氣氛影響,上下皆然。
歷史上沒有永遠的強人,也沒有永遠的弱者。弱者受欺凌,心存委屈,若懷恨在心,便會像海潮一樣,驟然而退,等待下一波,即鋪天蓋地的海嘯而來。所以,適當的疏導可能是唯一的方法。筆者說來看似抽象,但經歷一年,讀者都當可如魚飲水。我熟悉的港人很多還是喜歡安份坐看雲起雲落,關心樓市股市。我就應節做點妄說臆測。樓市雖有下調跡象,但不能期望過高。另外貨幣供應增加,好醜還是要找地方鑽動的,未來幾年有短暫的所謂五行相生現象,可現暴風雨前的歌舞昇平,表面繁華可能還可以持續一段時間。
依某種起例看南北的關係,北方的值年卦順次有「風水渙」、「雷水解」,在渙散的管治下尋求出路。南方則相應為「雷火豐」然後「地火明夷」,意味趁勢活躍的抗衡,還是容易有折翼之傷。說得玄簡,皆因篇幅關係,就讓聰明的讀者玩味了。
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流行的解釋可能有點負面,實情可能不是那麼壞。我想他的原意是指,天沒有什麼仁義道德等強烈的價值判斷,任由他們自由發展,沒有偏幫誰。不過,硬要從悲觀看,那大概便是:天冇眼,任由萬物自生自滅。不過香港人聰明,擅長執生,輸不掉的!
祝大家新年進步、如珠如久、笑口常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