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高官,我想講,從近年歌影視式微可知,港人已經不像九十年代般迷信明星,尤其在應該認真的場合。
於是我不明白,為什麼陳茂波要揀同王祖藍玩直播時才認「抵鬧」、認「嬲嬲」?那算是正式道歉嗎?為什麼律政司司長對作為市民喉舌的記者呼呼喝喝?財政司司長卻唯肯對着王祖藍自嘲?難道果然「禮不下庶人」?禮貌唔係向小市民講的,而明星同高官一樣,屬於特權階級,所以同聲同氣。
同理,林鄭寧願與劉德華攬炒,否則怎叫「神鵰俠侶」?究竟海豚保育大使與東大嶼填海有何關係?反而自打嘴巴啊!但林鄭都不管了。我懷疑,乾脆是她少女情懷迷戀偶像,私意欽點而已。
醫管局請來群星打氣(後改口為自發),高官知不知?莫講明星並非能醫百病,萬一市民誤會去公立醫院等於撐明星,咳兩聲又去排急症,前線醫護豈不是更加做死?明星最叻吹雞召集嘛,卻不擅長教明辨是非。
網民質疑楊千嬅等患病會往公院求診嗎?其實何止,千嬅還幫康民署公共圖書館宣傳借書系統,千嬅有去公共圖書館習慣嗎?堅離地城那間嗎?
高官以為明星萬能,明星也以為自己萬能。記憶中,李克勤榮任過「中華文化大使」之類,可能他貴人事忙不以為意,推廣文化係好,但OMG,我心目中,擔得起這銜頭的,唯有當時在世的饒公饒宗頤。邊個咁大整蠱克勤呀?
濫用明星代言,往往鬧出大笑話,例如成龍教你戴避孕套做個負責任男人,例如某歌星唱禁毒主題曲。
口味碎片化,新一代看YouTube長大,學校對修習樂器的硬性要求,也令他們在精緻藝術上擴闊視野。
民智漸開,毋須下下明星效應吧,人肉親身示範埋點戴避孕套好唔好?但無辦法,高官智力未開,他們仍停留於淨係識睇明星。黔驢技窮,正如某些教會興起所謂「電競牧養」,並非信眾沉迷打機,而是主事者除了打機乜都唔識。
港協暨奧委會會長霍震霆嘗言,希望以傑出運動員取代藝人,成為青少年模仿對象,從而建立正確價值觀云云。咁又點?傑出運動員生涯短暫,最想,係進軍做明星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