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鏡線索】
朋友Leona寫咗篇文,話認識嘅創業人,好少係出自傳統名校嘅讀書精英,點解?
其實係兩個問題:第一係點解咁少名校高材生創業,第二係點解創業有成績嘅人咁少係名校高材生。
第二條問題,本身有個假設,就係假設讀書好應該等如創業好。如果冇呢個假設,呢條問題,其實同問點解名校精英唔多出嚟做演員精英,或足球精英、推理小說作家精英等等冇分別。所以要問:讀書成績好,同創業做得好,兩件事其實又有幾大關係?
創業的壓力:未知的未知
至少有幾大分別。第一,讀書要面對嘅變數同選擇,比起創業少好多。考試,範圍通常都幾清晰,成績高低,主要係睇時間分配同答題技巧。創業,得一條規矩,冇錢就玩完,其餘事情,冇乜框框,就連乜嘢係犯法唔做得都可以好模糊,例如YouTube嘅版權問題到Uber嘅無牌問題到加密幣嘅非法發鈔問題。
第二,讀書考試,只需要處理known unknowns,已知嘅未知,即係邊科邊課好弱,未識未熟,通常心中都有數。創業要處理埋unknown unknowns,喺創業世界裏面,知道唔知啲乜,已經贏咗一半,最難嘅係唔知自己有乜重要嘅嘢唔知,但又硬係認住自己確實有啲重要嘢唔知自己唔知。唔好睇小呢個問題,呢個係好多創業人嘅壓力泉源。
由呢點引出嚟嘅分支係,讀書考試,問題係人哋出,你只需要集中去解答。創業呢,連條問題都要自己出,問中條好嘅問題,已經贏咗一半,反正個答案,自己唔識都可以請有能力嘅人幫手答。
第三,讀書高分低分,好多時係有單一權威定奪,例如老師。但係創業,面對嘅市場,細極,都好少係一兩個顧客嘅諗法決定你公司嘅生死存亡,而咁多客人揀你唔揀你,買多定買少,唔會一五一十咁將個評分標準同你解釋,好多時都係得個試字。老師好少唔清楚自己要見到乜嘢先畀分,但消費者呢,學Steve Jobs話齋,係連自己想要乜都講唔出。
思想上巨人 行動上侏儒
第四,睇得越多,越覺得創業成就,同智力關係唔係好大。轉數快,一點即明,邏輯緊密,本身係好事,但唔見得係決定性嘅優勢,事關知唔等如做。讀書,你知道答案,即係等如答啱,好少見明明知道答案但係唔夠執行力去將腦裏面嘅答案答出嚟。但創業,見過好多例子,明明都知道應該點做,但就硬係有種種考慮決而不行,因為正確唔代表容易,又要面又要威又要做好人,就乜鬼都唔使做。思想上嘅巨人,行動上嘅侏儒,創業嚟講係障礙。
至於點解咁少人嘗試創業,我估一個原因,係因為唔少其他行業,可以早啲發現自己夠唔夠能力,例如讀書時某啲學科嘅成績,例如醫科,或者平時嘅興趣範圍,例如插花。創業本身冇乜科目,又唔係咁容易用當興趣嘅心態去試,所以唔真係拋個身出嚟試過,係好難知道自己得唔得。發現成本咁高,少人揀就唔出奇。
撰文:宋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