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場去年由牛轉熊,新股上市後股價潛水成常態。上市公司商會主席、「紅籌之父」梁伯韜昨日與傳媒會面時表示,散戶參與是香港市場特色,惟監管趨嚴則令過往炒殼、資產注入等殼股活動停止,扼殺中小型股份交投,他亦指保薦人不應將新股定價太進取,顧及需求對市場的影響。
規管殼股市場需彈性
去年上市的新經濟股份表現不濟,以同股不同權方式掛牌的小米(1810)及美團(3690)昨日收市價分別較招股價低出42%及29%,除歸咎於市況轉差外,梁伯韜笑言自己是新經濟的擁護者,他認為股價潛水,保薦新股上市的投行亦需要負上責任,一開始定價太貴,在二級市場股價隨即轉低迷,另一原因是創投基金給予估值是將最少「兩年的增長前景計算在內」,部份公司上市是讓投資者「套現」,而並非集資作發展用途。
香港股市交投集中於30至50隻藍籌,不少中小型股紋風不動,梁伯韜指,監管機構嚴打買賣殼,部份散戶投資於殼股的資金鎖死,令情況更嚴重,商會副主席、鷹君(041)主席羅嘉瑞稱,有人願意用數以億計的價格買殼,證明香港市場的上市地位有價值,應該給予公司及投資者翻身機會。近年保薦人數目增加,質素良莠不齊,梁伯韜指若這些保薦人涉造殼,證監可向他們牌照施加條件,甚至收回牌照,惟規管殼股市場需提供一定彈性。港交所(388)去年中提修例,要求買殼後注入資產期由兩年提高至三年、擴現金公司定義、要求公司維持有價值資產等。
港股熊市見底與否不明,梁伯韜引用「股神」巴菲特「別人恐懼時貪婪」的名言,「熊市時才能賺錢」,他亦曾於2008年金融風暴時買入當時估值僅數千萬美元的京東。
證券無紙化方案本周出爐,羅嘉瑞指香港仍停留「石器時代」,其他市場已在探討區塊鏈做結算,無紙化有助縮短定招股價範圍與掛牌日之間的T+5結算周期,梁伯韜指其他市場甚至行T+0制度,他認為推行無紙化撼動本地券商孖展業務利益,亦影響過戶處,故遲遲未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