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面有許多馬雲名言,分不清真假,但有些頗值得回味,甚至是智者之言。若有人選輯成「馬雲語錄」,不知會洛陽紙貴,還是震碎一地玻璃心。
馬雲名言最震撼的那句當然是「假貨比真貨好」。這句話讓我聯想到電影《我不是藥神》,對劇中的病人來說,印度的抗癌假藥當然比瑞士原廠的真藥好。所謂假藥,不是用麵粉做的假藥,而是照足真藥配方製作的A貨藥。由於配方基本一樣,療效也差不多,但成本只是原價幾十分之一,當然受病人推崇。
可是藥物最大的成本並非製作材料,而是研發過程。每一隻新藥的誕生,都投注了無數的人力、財力及時間成本。別人研製出來,你照辦煮碗,成本當然不能同日而語。這也就是馬雲說的「假貨比真貨好」,照抄別人不涉開發成本,質量即使差一大截,但價格是天壤之別,自然有一群消費者追隨。
最近在網上瘋傳的馬雲名言還包括:「蠢比癌症更壞,癌可以醫好,但蠢不能醫。」「我只請比我聰明的人。我找人的時候如果覺得這個人五、六年後可以做我的老闆,我就喜歡。」更有趣的那句是:「信用卡是為有錢人設計的,行動支付則是為窮人設計。」
沒錯,信用卡是先使未來錢,銀行借錢讓你消費,銀行借錢給甚麼人?當然是借給有能力還錢的人。窮人沒有信貸信用,只能使用自己的錢消費,所以行動支付為「支付寶」吸納了7億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