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影音店「香港唱片(Hong Kong Records)」最後一間位於尖沙嘴海港城的分店,將於下月20日結業,結束逾30年的營運。據了解,現時尖沙嘴分店只有數名員工,香港唱片亦沒有開倉清貨計劃。業內人士讚賞香港唱片有堅持,但土地問題嚴重打擊影音零售業。唱片發燒友則慨嘆,尖沙嘴又少一個值得流連的地方。
香港唱片近日向供應商發出通告,表示海港城分店將營業至2月20日(星期三)為止,唱片舖從此正式結業。記者昨日在店舖所見,部份專輯和影碟以99元兩隻或7折特價發售,但未見有大規模減價,現場人流亦不算特別多。
前身為小店Do Re Mi
香港唱片的前身是1985年在金鐘廊開業的小店「Do Re Mi」,四年後搬到太古廣場並於90年代正式改名為「香港唱片」,高峯期全港共有四間分店。已年過70歲的創辦人蕭勁展,是上世紀60年代香港管弦樂團的第一小提琴手,但在80年代駕駛時意外傷及頸部,遂放棄演奏,轉開唱片店。
香港唱片的店舖內,有特別為古典音樂而設的獨立房間,蕭勁展更喜愛聘請學過樂器、讀演藝學院出身的人打理店舖;包括前港督彭定康等名人都有幫襯香港唱片,當中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更是超過15年的常客,曾一口氣買2、30張唱片。
經營獨立唱片店White Noise Records,主力賣黑膠碟的Gary Leong表示,香港唱片以往專攻古典和爵士音樂,做得十分出色,加上老闆亦是古典音樂人,在揀選唱片方面有份堅持;但自從1994年hmv登陸香港後,亦設有古典和爵士部,香港唱片的優勢已經消失。
獨立店反有生存空間
Gary認為,雖然港人買唱片、影碟數量越來越少,但連鎖唱片店接連倒閉的主因,始終是「土地問題」,店舖揀選的位置成本太高,「我哋揀嘅地方唔會係(中環)IFC、(金鐘)Pacific Place,喺租金上我哋自己控制到」。他認為,雖然在香港經營唱片店被認定為「夕陽行業」,但對於獨立唱片店而言,反而有生存空間,「就算小眾都係有特定嘅人,如果你做得夠專注,就可以吸引到呢啲人,成為你舖頭生存嘅原因」。
香港唱片不乏長期捧場客,每周均會流連CD舖的倪先生認為,香港唱片售賣的專輯較多元化和齊全,自中學時代已會逛唱片店;香港唱片過去尖沙嘴分店面積較大時,每逢歌手出碟,也會分門別類臚列該歌手的舊碟,方便歌迷補購,現在的唱片舖較細規模,就只會列出數隻舊碟。他又慨嘆未來可以去其他唱片店,但「以後到尖沙嘴時,就少個地方可以去」。
■記者曾偉龍、關冠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