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語】
69歲生日當天,香港著名設計師陳幼堅(Alan)收到最愜意的禮物,是在國際級的白石畫廊(Whitestone)舉辦首次個人純藝術展覽。當「Figure教父」Michael Lau走進佳士得殿堂,利志達作品現身羅浮宮,楊學德的油畫在藝博會有價有市,陳幼堅覺得是時候把自己放進四面白牆被評頭品足,在兇殘的商業藝壇秤秤自己的斤両。
「不是用公關手段去令自己『升呢』變成藝術家。讓歷史和世人告訴你:你是真正藝術家;或者:Hey Alan!你不是好藝術家,但你是fucking 好的設計師!」陳幼堅招積地回溯初衷。
「你的作品放在哪裏,取決你的位置也在哪裏。」記得某位大師曾跟我說過。
陳幼堅的個展名為「誰是陳幼堅?始於1960年代的藝術旅程」。遊走於廣告、設計、品牌策略等不同領域的他,依時序展出他的近作到遠及上世紀六十年代出道前從未曝光的滄海遺珠,設計、攝影、裝置及數碼藝術等視覺媒介,甚至他在懵懂歲月創作的一些珍貴手稿、中學成績表、囝囝兒時給他寫的便條、跳蚤市場搜索回來的小物、無印良品設計靈魂人物田中一光(Ikko Tanaka)與他的對話,連初戀女友寫給他的分手信都呈堂,沒有不能說的咪咪。
「我都想重新審視自己,是否風流不下流?」陳幼堅奸奸地說。
紅白藍精神 LV都跟
畫廊正中,最吸引眼球的是陳幼堅學生時期創作的大作《一夢》(1970年),他說此作反映當時社會受流行文化的影響。作品左下方地下,有一堆紅白藍手袋,近看上面有Louis Vuitton(LV)的標誌,陳幼堅興奮地說這堆從未曝光的手袋背後諷刺的故事。
「是我最早把草根物品登上大雅之堂的!」陳幼堅抬一抬起頭,自信滿滿地繼續回憶。Alan一直質疑LV手袋為甚麼這麼貴?而紅白藍袋為甚麼那麼廉價?兩種價值衝擊着他,他想如果兩者相結合不知會怎樣呢?
他從深圳買來老翻LV手袋,把它的零件拆下配上紅白藍布,完全無違和感的設計了「LoVe」系列參展,LV立即發律師信投訴,結果Alan要把作品撤展。「最諷刺是,不多久LV另一部門又發信給我,問我可否把作品借給他們舉辦內部時裝騷用。對於藝術家這自然是侮辱,我應該講聲Fuck you!但我沒有,還大方的借展。」但更諷刺的是,再幾年後,設計總監Marc Jacob在陳幼堅的啟發下,真的為LV做了紅白藍系列作品,不過紅白藍布換上了真皮,當然在LV加持下身價也加了幾個零。
「所以把紅白藍由草根物品變成高級時尚產物我應記一功,請給我鼓掌。」陳幼堅露出復仇者勝利的神情。
東情混西韻 只要好玩
1950年於中西文化共冶一爐的香港土生土長,陳幼堅20歲出頭從理科中學畢業,在大一藝術設計學院讀了十個月,便從學徒做起投身西方人主導的廣告業,在四家重量級廣告公司前後磨練十年後便與妻子自立門戶。問道東西吸取精華,復以西方系統詮釋東方藝術、將傳統文化帶進現代藝術,他的「東情西韻」藝術風格別樹一幟。
例如他的另一作品,猶如香港版Tracy Emins的霓虹心語。陳幼堅找來中國傳統碑帖中的漢字,以香港最貼地的霓虹光管來展現楷書和隸書,創作Enlightenment系列。「用光管做兩個『光』字,反映兩位書法家世世代代影響,也代表我從他們得到的『啟蒙』(Enlightenment),設計師或藝術傳達者不只學藝,還應該學做人的道理。」
陳幼堅說,其實他早已涉足當代藝術,但都是因為貪玩。印象深刻是2006年他於上海雙年展中展出作品《英雄所見略同》(A Brand New Game)。來自不同界別的超級品牌,細看之下原來它們的logo都是由「競爭對手」的商標拼湊而成,宣傳口號也對調了。他成功於錯綜複雜的商業關係中,詮釋各自的市場策略,作品被美術館收藏。
「『誰是陳幼堅?』我不只向大家拋問題,也問我自己的。這些展品都幫助了解我創作的靈感來源、我成長的養份,藝術家絕非高不可攀的。」陳幼堅親身導賞其半世紀的創作旅程時,如此下註腳。「所謂溝通,我覺得不應是靠手指敲在鍵盤或滑手機屏幕,是真正人和人之間去講去聽。」
設計師本質是解決問題,但陳幼堅說,美學在他的設計作品總是佔着關鍵地位,無論是觀念還是抽象作品,就算曾被質疑他也從來率性。「隨心無爭(Follow your heart, no need to bargain)。我不是為賣嘢要入畫廊,我只希望有日離開世界,呢批嘢有人覺得應該佔一個重要位置,這樣就夠了。」站在H Queens的垂直畫廊商廈,陳幼堅如是說,擲地有聲。
採訪:鄭天儀
攝影:潘志恆